讀書,正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 楊瀾
1
身體的謊言
作者簡介:
珍妮弗·岡特是一名擁有30多年經驗的享譽海內外的婦產科醫生,《紐約時報》女性健康專欄作者。她同時也是卓越、堅定的女性健康倡導者,其職業生涯完全奉獻給了女性健康事業,被親切地稱為“常駐推特的婦產科醫生”。
珍妮弗·岡特于1966年在加拿大溫尼伯出生并長大。1984~1986年,她就讀于加拿大溫尼伯大學;1986~1990年,完成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醫學院的學習;1990~1995年,完成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婦產科的學習;1995年,前往美國堪薩斯大學繼續對傳染病學的深造,后又展開了對疼痛醫學的系統學習與研究。
岡特自1996年以來一直從事醫學工作,在醫學期刊上發表了大量研究文章,并獲得了多個研究獎項。她的方法基于循證醫學,倡導用同理心對待每一位患者,先后獲得美國疼痛醫學委員會、美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委員會、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加拿大皇家內外科醫師學會的認證,是擁有四項委員會認證的醫生之一。
內容簡介:
權利和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對自己的身體缺一分了解,就會失一分收獲,絕無例外!通過準確了解自己身體的運行規律以及外陰-陰道的一切來賦權女性,是珍妮弗·岡特的使命,也是她的理想之境。
在《身體的謊言》中,她運用自己的專業背景及多年的實踐向讀者傳達了醫學的價值,并就醫患如何有效互動提出了建議。在這個充斥著誘餌、偽科學和名人代言的時代,她還揭露了害人的誤導信息和產品,并帶我們踏上了尋找真相的旅程。
《身體的謊言》包羅女性身體萬象,犀利的見解根植于科學,囊括了你想知道而又不敢問的一切,讀后你大可不必再有“原來如此”的懊惱了。無論男女,都推薦擁有。
2
我是男性,也是女性主義者
作者簡介:
崔乘范,韓國江陵明倫高中教師。大學主修文學與哲學,同時熱衷于社會科學。因反思母親的人生處境,逐步認識女性主義。不忍看著生活周遭的男學生受到缺乏性別意識的父權觀念的教育,他決定站出來,以一個女性主義者的身份,為性別平等教育盡一己之力。
內容簡介:
女兒、妻子、母親等女性身份,兒子、丈夫、父親等男性身份,以及社會輿論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為兩性分別貼的標簽,身份也好,標簽也好,一個成功的人其實都與它們無關,人生是復雜的,是在不斷變化的、生長的,一個有覺悟的人會積極探索和創造。
作者的親身經歷引發其對女性主義進行學習和思考,書中通過對性別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女性、壓迫等問題進行探討,引發女性的思考,幫助她們沉著應對來自生活的多重挑戰,不再為外界的評價而反復內耗,費力變成別人喜歡的、期待的模樣;同時,幫助男性重新審視自己,擺脫“大男子主義”,自由、快樂地做自己,愛護身邊對于自己重要的人,進而收獲整個世界。
3
憤怒的勇氣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日本哲學家和阿德勒心理學專家,以其深刻的思想和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著稱。1956年生于京都,現居京都。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專業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主要活動領域是阿德勒心理學及古代哲學的執筆與演講,同時還在精神科醫院為許多青年做心理輔導。日本阿德勒心理學顧問。憑借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在全球范圍內贏得了廣泛關注和贊譽,岸見一郎成功將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理念引入大眾視野。他擅長將復雜的哲學和心理學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自我和社會。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探討憤怒情緒的書籍,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和學術觀察,探討了私憤與公憤的區別,以及憤怒在個人和社會層面的作用。書中強調了理性對話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通過憤怒促進社會變革的可能性。
本書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及阿德勒心理學專家岸見一郎,他認為憤怒不僅是情緒上的反應,也是一種對不公正現象的主動反抗。他不主張簡單的發泄怒氣,強調了憤怒情緒的合理性與非理性,并提出了通過對話和理性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此外,書中還對公共憤怒與社會發展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呼吁讀者擁有改變世界的勇氣。
書中融合了對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多個領域的深入思考,呈現了獨特的學術視角。
4
越過人生的山丘
作者簡介:
伊迪絲·伊娃·埃格爾(Edith Eva Eger)博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學家,也是尚在人世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者之一。1944年,時年16歲的伊迪絲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在經歷了8個月的非人折磨后得到解救。
伊迪絲于1978年取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此后數十年間一直從事臨床心理治療工作,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心理學教授。
埃格爾博士曾多次登上熒屏,參加奧普拉脫口秀、紀念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節目,與人們分享她獲得治愈的心路歷程,幫助他人擺脫創傷。她的自傳《越過人生的山丘》(The Choice:Embrace the Possible)獲比爾·蓋茨推薦,在世界多國暢銷。
內容簡介:
埃格爾博士是為數不多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者之一,她親眼見證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恐怖。本書講述了她和其他幸存者在戰爭期間和戰后所遭受的地獄般的煎熬和創傷。對所有試圖從痛楚和苦難中解脫出來的人而言,這本書能夠為他們帶來蘊含希望和可能性的通用啟示。無論是被糟糕的家庭、討厭的工作所禁錮,還是困在自我限制的枷鎖之中,都同樣可以重新擁抱快樂和自由。
《越過人生的山丘》是一部非凡的編年史,記錄了埃格爾博士堅韌不拔的人格魅力、自尊自愛的女性力量及骨子里不屈的英雄主義,她對沉重創傷的自我療愈、內心自由的無限探尋以及自我選擇的堅定執著,能夠幫助讀者克服心理障礙、實現個人成長與自我超越。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從埃格爾博士鼓舞人心的案例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學會:如何在生活的困境中撫慰受傷的心靈。
5
一切都還來得及
作者簡介:
東方心學苑
·東方卓有成效的青色組織;
·善于輔導、自驅動、賦能型的生態組織;
·以發展組織生命力和心生涯輔導為核心的專業助人學習組織。
致力于為個人和組織提供系統的生命成長、生涯發展、生活一站式的專業服務。
東方心學苑的創始人Eva
中國第一位企業內部教練,心智模式教練。深耕心理咨詢領域、教練領域40余年。其思想和實踐被收錄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工商管理智庫案例中。
她首創東方心學與西方教練學的有效融合,擅長引導人的內在驅動力,助人瞬間處在當下、有效溝通,為繁忙而焦慮的現代人加注自我了解的動力,帶給學習者發自內心的喜悅及對生命的感動。
目前,她在多個組織系統內推行“心領導力”項目,快速有效、潛移默化、由內而地外改變個人和組織的心智模式,成為推動企業變革的核心力量。
內容簡介:
《一切都還來得及》以生命成長為中心,重點圍繞職業、家庭、婚姻、養育等諸多主題進行生命指導,借由“三步覺察”“十大生命勝任力”等思想工具,全面滋養普通人的生命與精神氣質。
點擊“點贊”和“在看”
向更多人分享我們的文章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