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1062字
預計閱讀時間: 3分鐘
尿常規檢測是三大常規檢測之一。在醫學檢驗的精密世界里,尿液染色是一項看似低調卻又意義非凡的技術,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深入了解人體健康奧秘的大門。
尿液作為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物,蘊含著豐富的健康信息。尿液染色,正是讓這些信息“顯形”的關鍵步驟。正常情況下,尿液成分相對穩定;但當身體內部出現狀況時,尿液中的細胞、管型、結晶等物質就會發生變化。然而,在未經染色處理的尿液樣本里,存在著一些疑難、不典型的有形成分,這些細微的改變往往難以被精準識別。通過特定的染色技術,就像給這些微觀世界的“居民”披上了彩色的外衣,讓它們清晰地呈現在檢驗人員的視野中。
尿液染色對于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以腎小球腎炎為例,患者尿液中的紅細胞形態和數量會發生異常,經過染色處理后,檢驗人員能夠更清晰的分辨出紅細胞的形態,判斷它們是正常形態的紅細胞,還是因腎小球濾過膜受損而變形的紅細胞。這一關鍵信息對于判斷腎小球腎炎的類型和病情嚴重程度至關重要,為后續的精準治療提供了有力依據。
同樣,在泌尿系統感染時,染色后的尿液能清晰顯示出細菌的種類和白細胞的聚集情況,幫助醫生快速準確地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專家共識中提出,正確地識別白細胞種類(必要時增加染色鑒別),對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而對于活體白細胞的鑒別首選SM和S染色。
除了泌尿系統疾病,尿液染色對全身性疾病的診斷也能提供重要線索。 如糖尿病患者若出現腎臟并發癥,尿液中的蛋白質和管型會有所變化。 染色后,這些異常物質更容易被發現,有助于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一步惡化。
誘餌細胞是腎小管上皮細胞或尿路上皮細胞感染多瘤病毒后出現特征性變化的細胞,容易被誤認為是腫瘤細胞。采用傳統的巴氏染色法、SM或S染色的活體染色法,可簡單、無創、快速有效篩檢和鑒別誘餌細胞[1]。可見,尿液染色在尿常規檢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技術層面來看,尿液染色技術具備多樣化。傳統的染色方法,如瑞氏染色、蘇丹Ⅲ染色、SM染色及S染色等,在臨床應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最新版行業標準中對有形成分檢驗的結果報告提出了明確要求,當出現異常有形成分時,應使用化學染色或特殊顯微鏡作為進一步檢查,以確保檢測結果的精準性。
尿液染色在醫學檢驗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幫助醫生發現隱匿在身體內部的疾病隱患,還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評估提供了關鍵依據。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尿液染色技術將更加精準高效,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檢驗醫學網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