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發布
《關于公布四川省現代種業園區
認定結果的通知》
其中
成都市邛崍市(糧油)種業園區入選
四川省現代種業園區名單
成都市邛崍市(糧油)種業園區
廣元市旺蒼縣(茶)種業園區
涼山州西昌市(玉米)種業園區
南充市順慶區(柑橘)種業園區
眉山市洪雅縣(牛)種業園區
巴中市通江縣(畜禽)種業園區
綿陽市江油市(生豬)種業園區
遂寧市射洪市(玉米)種業園區
綿陽市游仙區(蔬菜)種業園區
瀘州市瀘縣(糧油)種業園區
科技護航,以新技術引領良種繁育
搭建“一庫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性平臺。聚焦提升育種研發創新硬實力,建成全國首個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中心庫、國家品種測試西南分中心、農業農村部天府種業創新重點實驗室邛崍分中心等國省級平臺,植入專家人才庫、人才工作站等綜合服務性站點,入駐院士(專家)科研團隊12個,開展作物全基因組測序和組裝,挖掘和克隆水稻等重要基因30余個,創制作物新材料40余份,推進生物育種等關鍵技術原始創新,筑強良種繁育新動力。
探索“種質資源+生物技術+數字技術”育種4.0模式。聚焦“生物技術+信息化”種業發展趨勢,建設運營天府種業創新中心,引入天豫興禾、華智生物等生物育種企業,將高通量基因測序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創新性運用于育種過程,帶動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的育種模式向4.0迭代。豐樂種業生物育種研發團隊建立“基因超進化”系統,創建“自優育種”技術體系,獲得了一批高抗除草劑的作物內源突變基因,獲國內外授權專利12項,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以“揭榜掛帥”模式推動校企聯合攻關新品種。聚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統籌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籌建四川現代種業研究院,探索構建“市場需求-定向研發-應用推廣”的商業化育種體系,采取“揭榜掛帥”方式促成10個校企育種攻關聯合體合作,篩選確定天府黑豬、重金屬低吸附水稻新品種培育等17個育種攻關課題,成功研發“德粳4號”“川油81”等新品種。“天府黑豬”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實現了以四川母本地方豬遺傳資源品種培育“零”的突破。
數字賦能,以新路徑提高制種效能
建設數字種業創新應用基地。開展雙化協同試點,搭建1套數字農業可視化服務、數字農業“1張圖”、1套物聯網及種子管理平臺、1套現代農業產業園種業信息平臺,實現育種科研、制種繁種、生產加工、營銷服務、監督管理服務等多場景信息化、品種創新數字化、產業體系生態化,逐步實現種業生產過程數字化管理。
推廣全程機械化制種模式。圍繞“耕、種、管、收”全環節,建設區域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在宜機化改造、智能育秧、智能農機等主要環節推廣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機械化水平達96.1%。投用西南地區首條種子兩次混合裝置和首條水稻種子二次緩降式全自動包裝生產線,年種子加工能力達11500噸,加工效益提高25%。
融合延伸,以新業態拓展種業全鏈
推動種業產業鏈向下游應用端延伸。推進種業科技成果與綠色食品、生物醫藥、優質白酒等特色產業就近就地轉化。其中,定向研發的釀酒專用糧已在五糧液、水井坊、金六福等名優酒企推廣,促進優質出酒率提升5%以上;國家級油料產業龍頭企業新興糧油聯合省農科院定向開展油菜新品種研發,2023年實現產值近30億元,增長11%,實現了“川種”向“川酒”“天府菜油”的融合升級。
舉辦種業博覽會展推動行業交流互動。聚焦打造種業領域對外開放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和窗口,積極承辦國際(內)科研論壇、優質品種展示會以及專業會展博覽。截至目前,已舉辦兩屆天府國際種業博覽會、“天府菜油”院士專家大講堂等27場高能級展會活動,匯聚50余家科研院所、400多家種業及關聯企業、超10000人參會參展,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
推動產業融通融合,發展“種業+”新業態。堅持多業態復合發展思路,積極探索“種業+科普”“種業+文旅”“種業+研學”等新模式。開辦省內首個種子學校,開展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現代研學旅游等。創新“特色鎮+林盤+產業園”建設模式,將林盤景區打造與種業發展相結合,打造具有種業園標識度的特色消費場景。
聯農帶農,以新模式助力富民增收
制種興農。規劃建設8萬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通過鏈主企業帶動全市2.8萬畝雜交水稻制種,同步開展全程機械化制種,首創商業性補充保險,2023年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2.8萬畝,平均每畝制種產量增長12.5%,年產雜交水稻種子約620萬公斤,實現每畝增收300-400元,全市種業產值實現5億以上。
“3T”興農。農房采用BOT模式,園區運營公司通過租賃毗鄰總部區的農戶房屋及林盤實施整體改造,改造后的房屋將植入園區生活生態相關功能,20年租賃期滿后還房與民,農戶前期獲得租賃收益,后期獲得經營性收入;農地采取ROT模式,農民自愿將土地委托園區運營公司整體經營,園區運營公司通過租賃農戶土地進行規模化經營或與龍頭企業合作經營獲得收益,農戶則獲得租金、薪金(勞務收入)、股金(入股分紅);農戶采用COT模式,農戶在以土地入股村集體股份合作社前提下,由擔保公司提供擔保,取得貸款用于生產或投入園區運營公司,園區運營公司每年支付分紅給合作社,由合作社向成員發放紅利。實現參與農戶戶均增收3萬余元,相關村集體經濟組織年均增收10萬余元。
農旅興農。依托現代種業開展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研學旅游等,策劃舉辦戶外活動30余場,累計培訓2.5萬人次、吸引游客2萬余人,實現旅游收入1000余萬元。
來源丨天府現代種業園
編輯丨王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