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與廣東惠州,兩個經濟大省的經濟第五城,誰更有發展潛力?兩座城市2024年的GDP均超過6000億元,臨沂的總量和增幅都高于惠州。
臨沂強在體量,其是山東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體量優勢可轉化為相對優勢;惠州勝在區位,同時與深圳、廣州、東莞3大省內核心城市接壤,有望承接3城的產業外溢。
“臨沂缺什么?”與“惠州有什么?”
兩座城市各有各的發展特色與痛點。
臨沂的部分縣前幾年才剛剛摘去“貧困縣”的帽子,底子有些孱弱;深圳的產業外溢更多給了東莞,廣州在走下坡路,東莞的世界工廠有些不振,作為“小老弟”的惠州自然所得甚少。
臨沂雖然是山東經濟第5城,但贏在體量、輸也在體量,臨沂市場主體不可謂不多,153萬市場主體超過了很多城市,還有大量浙商活躍于臨沂。但臨沂嚴格說來沒有多少像樣的工業企業,上市公司數量在全省排名靠后,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多選擇在濟寧、棗莊等城市布局。臨沂的物流產業和批發市場倒是確實活躍,能夠帶來一定的人氣。
曾經的臨沂,被認為是一個有著“二線城市人口數量、三線城市市區建設、四線城市產業經濟”的城市,但現在的臨沂城建和產業發展都大有改觀——繁榮的小商品市場經濟、發達的省際物流、沂河岸邊的高樓大廈,臨沂差的就是政策紅利,但這也是整個山東的稀缺品。
能在廣深兩大一線城市雄踞的廣東殺到經濟第五城,僅在全球小家電之都佛山和世界工廠東莞之后,還在珠海、中山等名城之前,惠州已經證明了其實力不俗。2024年惠州市場主體突破90萬戶,規上企業數量和發展都趨穩。敏銳的外資也看到了這一點,2024年前10月,惠州實際利用外資為48億人民幣,僅低于深圳、廣州和珠海。
惠州位列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的第30名,但人們依然喜歡調侃房子才是惠州的特產,這些年惠州真的很會蓋房子,就是入住率堪憂,一定程度上遮掩了其在電子、石化等產業方面的穩定發揮。
綜合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財政收入、稅收、三大主稅、金融本外幣存貸、規工營收利潤、進出口總額、人口流入、企業實力等核心經濟指標來看,惠州可排在全國41位,臨沂在全國第45位,都在全國硬經濟實力50強城市之列,排名還高于太原、洛陽、蕪湖等知名度更高的城市。再看看城鎮化率、人口數量、社會用電量、上市公司數量、上市公司市值和旅游業收入、獨角獸企業數量等,兩城各有勝場。
山東和廣東的城市發展梯隊,臨沂和惠州各為中點
山東和廣東的經濟第五城對比,實則是兩個經濟大省的產業經濟發展與區域均衡發展的比較。擁有更多重點城市的江蘇和浙江在這個賽道領先優勢較大。
因為計劃單列市深圳寧波青島、最強地級市蘇州等存在,經濟大省基本不推行強省會戰略,但論城市發展隊形和均衡程度,江蘇和浙江顯然好于廣東和山東。江蘇城市里,和惠州、臨沂對標的,是排名第9的泰州,且泰州2024年GDP為7020.95億,穩超兩城。浙江城市里,與惠州、臨沂同一等級的,是排名第6的金華和排名第7的臺州,這兩座城市的2024年GDP也都高于惠州和臨沂。
再看發展陣列與隊形,山東、廣東的城市第一梯隊都相對穩固。
山東由青島、濟南、煙臺三大萬億GDP城市領銜,第四城濰坊有望五年內朝萬億GDP發起進擊,臨沂是第二梯隊的領頭羊,身后有濟寧在追趕但壓力不算大,差一點站上5000億GDP的淄博和菏澤距離臨沂還有相當差距。
廣東有深圳、廣州雙子星閃耀,東莞和佛山已經認清了發展現況與趨勢,各自踏實當好深、廣的僚機與副手城市,第五城惠州在第二梯隊里優勢太大,其身后的珠海、江門、中山、茂名等城市的首要任務是GDP超過5000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