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以來,光伏行業募資難題凸顯,大多光伏企業紛紛撤回或終止募資,被迫擱淺擴產計劃;然而,11月16日,協鑫集成卻發布了定增不超過48.42億元的巨額定增計劃。
行業價格探底之下,激進的擴張策略能否挽救協鑫集成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仍未可知;高股權質押比例與資產負債率之下,協鑫集成的發展穩定性是這張硬仗的關鍵變數。
巨額增資能否有效轉化為產能,產能擴張能否助力毛利回升,這一場賭注不僅關乎市場何時回暖,更考驗企業能否保障自身血槽充足。
01
重回出貨前十,但增收不增利
2023年,協鑫集成組件全年出貨量達16.42GW,重回行業前十。
然而,盡管公司2024年已連續入圍/中標了中核、新華水力、華能、華電、綠發、華潤等組件集采項目,創造了營收高增,但盈利卻卡在生死線上,且出現大幅下滑。
增收不增利,正在成為整個市場的業績難題。
2023年,協鑫集成實現營業收入159.68億元,同比增長91.15%;歸屬凈利潤1.58億元,同比增長142.24%,扣非凈利潤6898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9.9億元,同比增長27.4%,歸母凈利潤為8190.43萬元。
然而,盡管協鑫集成2024年前三季度在營收、利潤總額上穩定提升,歸母凈利卻遠遠低于2022-2023年度同期表現,盈利難題上升到關鍵位。
2024年6月11日,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SNEC展會上表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大環節,基本上跌破現金成本,全產業鏈集體承壓。光伏產業本輪震蕩周期內,整體產能擴大了約3倍,但利潤率下降了70%左右。
在此形勢之下,業內企業紛紛通過減產來避免低價造成了利潤危機。
可以說,協鑫集成的策略恰是在這一時機采取激進的擴張策略,憑借低價搶占市場份額。
這一手段優劣兼有,最為重要的問題在于:缺少毛利支撐的前十名,能夠撐多久呢?而鑒于擴張在前,此時的定增也只能跟上。
國內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協鑫集成海外的布局更是一路猛降。
據歷年財報,協鑫集成2020-2023的境外營收占比分別是61.53%、64.43%、52.88%和6.17%,2023年幾乎腰斬。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當前還面臨著控股股東高股權質押比例的投資危機。
協鑫集成曾為其子公司蕪湖協鑫提供12.21億元擔保,這一擔保金額占公司凈資產比例超過50%,資金鏈的高杠桿化,無疑讓投資者背負了波動性的巨大風險。
據2024年一季報披露,截至2024年3月31日,協鑫集團、江蘇協鑫、營口其印分別被質押4.66億股、5.20億股和3.77億股,分別占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為100%、100%、87.85%。
作為控股股東,協鑫集團以及一致行動人營口其印及江蘇協鑫,合計持有協鑫集成表決權24.20%,“用腳投票”的可能性成為懸在投資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與此同時,協鑫集成還“債臺高筑”。
據2024年一季報,公司資產負債率已高達88.09%,創出2015年借殼上市以來最高記錄,對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構成重大挑戰。
當然,協鑫集成也在加速布局N型電池以應對市場挑戰。
公司在蕪湖投建的20GW(一期10GW)N型TOPCon電池項目于2023年10月投產并于年底全面達產,目前通過技改升級產能已提升至12GW,同時,公司新建2GW210R尺寸電池片產線并于2024年8月投產。
針對差異化市場與應用場景需求,公司于2024年陸續推出碳鏈組件、蓮花組件Pro、高載荷組件等,有效降低光伏組件積灰所導致的發電損失和熱斑風險,解決行業痛點。
在光伏儲能業務層面,2024年6月,公司成功中標江蘇阜寧250MW漁光儲一體化EPC項目,中標總金額高達6.75億元。
公司在昆山平謙產業園的制造基地,配備年產能2.5GWh的儲能集裝箱組裝線,預計將于2024年上半年投產,實現自有大儲和工商儲產品的集成。
擴產之下,硬幣的正面是持續鋪量的市場,反面是難以避免的巨額資金壓力。
02
巨額定增之下的資金壓力
2024年以來,光伏行業募資難題凸顯。
以晶盛機電為代表的大多光伏企業紛紛撤回或終止募資,擴產計劃只得被迫擱淺。
24年11月16日,協鑫集成更新了含三季報的募集說明書,其中,公司此次定增不超過48.42億元,相較于業內同水平企業的募投金額而言,可謂是一筆巨額定增了。
協鑫集成對此的回應是,當前戰略是保持組件產能的合理規模,并通過此次募資建設電池片產能,以提升“電池+組件”的一體化能力,確保組件供應穩定。
可以說,資金壓力是公司目前乃至未來幾年面臨的最大挑戰。
根據公司公告,截至2024年6月底,協鑫集成的歸屬母公司凈資產為24.5億元,該最大募資接近公司凈資產的2倍。
要知道,逾48億元的巨額定增還是下調后的結果。
公司定增項目于2022年12月推出,當時,擬募集不超過60億元,其中蕪湖協鑫20GW(二期10GW)項目投資總額為38.85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34億元;徐州協鑫10GWh智慧儲能系統項目12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8億元;此外尚要募集18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就協鑫集成定增數額分配在每GW的資金來看,行業龍頭的每GW項目投資金額大多小于協鑫集成的資本開支,此步是一招險棋,也引來不少業內人士對公司定增金額合理性的討論。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定增項目中間經歷七次更新,長期且頻繁的更新,導致該項目錯失了上一輪光伏盛宴,而如今,卻卷入了“擴產潮”的產能紅海周期。
下一步,巨額投資能否產生應有的效果仍有待觀瞻。
03
全力押注TOPCon
就公司定增擴產計劃來看,TOPCon路線的投入最為顯眼。
在行業價格依然低迷的情況下,協鑫集成卻仍選擇逆勢擴張產能,擺出了一個核心問題:TOPCon路線是否真的值得協鑫集成冒著巨大的風險堅持推進?
公司曾表示,隨著P型PERC電池技術進入瓶頸期,以N型硅為基礎的TOPCon(隧穿氧化)、HJT(異質結)、IBC(背接觸)等獲更多關注,而TOPCon因設備投資更低等因素,推進其產業化成為方向。
TOPCon究竟表現如何?
過去兩年,光伏行業內各企業產能持續擴張,從多晶硅到組件多環節全面擴產;23年下半年開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大幅降價,導致24年上半年乃至前三季度絕大多數企業的主營業務均陷入虧損之中。
而在這一輪光伏下行周期之中,TOPCon這一明日之星卻似乎并沒有為企業盈利帶來明顯的助力。
根據協鑫集成24年中期報來看,公司的組件毛利率僅有8.94%,而同期晶澳科技為18.28%、天合光能為15.54%,顯著高于這一指標。
與此同時,協鑫集成的組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這還是在“協鑫系”的兄弟企業,協鑫科技的顆粒硅價格一直低于其它多晶硅產品的大背景下,可見這一原材料成本優勢并沒有賦能給協鑫集成。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曾在2023年9月的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TOPCon技術仍然是過渡產品,與傳統PERC電池相比,效率提升幅度較小,容易出現還沒賺錢就過剩的問題。
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中國光伏產業招投標數據庫統計,2024年5月共有約10.2GW N型組件集采開標,投標價格在0.76-0.95元/W之間,投標均價為0.831元/W,環比下降5.13%。
產能擴張,價格卻再創新低之下,這場全力押注TOPCon的賭局,暗藏諸多風險。
04
尾聲
當然,競爭激烈的光伏市場的確沉寂過久了。協鑫集成選擇冒險擴產,也頗有不破不立的魄力在其中。
下一步的關鍵在于,巨額增資能否有效轉化為產能,產能擴張能否助力毛利回升,這一場賭注不僅關乎市場何時回暖,更考驗企業能否保障自身血槽充足。
市場越來越殘酷,要能穩得住陣腳不亂,要有韌性,要能“抗揍”,也還要敢打差異化之仗。
協鑫集成蔣衛朋曾表示,TOP10是一道門檻,只有邁上這個臺階,才能進入五大六小的招標名單。否則,就連參與競標的資格都沒有。
重新回到賽道上,這只是協鑫集成完成的第一步,未來的路還有很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