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飛鳥的時空跨越感
秋千搖曳的迷離
巨型隕石的粗糲暗涌,冰山的冷冽
是富有象征意義的裝置是具象符號
亦是抽象而廣博的情感投射
當DIOR 2025秋冬女裝成衣系列在羅伯·威爾森設計的舞臺上詩意展開時,凝神的看秀者們仿佛被卷入一場虛實交錯的時空折疊。
大秀群星云集,迪奧全球品牌大使劉雨昕、迪奧品牌大使周也、青年演員李昀銳出席大秀,與你我共同開啟時空之旅。
余韻未消的秀場,創意總監瑪麗亞·嘉茜婭·蔻麗以時裝為打破邊界的媒介,構建了一個關于身份流動、歷史回響與未來想象的敘事實驗場,而這場實驗的基調,藏在文學、藝術與服裝史的交織褶皺之中。
變革即打破,時裝承載著變革的力量,每一季系列皆是一場構筑,這場以多元視角與時裝史展開的深度對話,充滿了文學隱喻和對未來的暢想。
“人的性格是流動的”——維吉尼亞·伍爾夫寫于1928年的《奧蘭多》,是時尚設 計師們取之不盡的靈感庫,亦是瑪麗亞眼中凝聚不同時代時裝風貌的紀實錄。
*艾德琳·弗吉尼亞·伍爾夫寫于1928年的小說《奧蘭多》
小說中那位跨越六個世紀的貴族女性,始終佩戴著中性的褶邊領,這一文學意象在本季被具象化為可拆卸的荷葉邊衣領,通過其“可拆卸”,暗喻人對于自我定義的動態掌控。
*暮年的維吉尼亞·伍爾夫
當超模們在光影鋒利交匯的T臺上游走,荷葉邊如同一片片懸浮的羽毛,時而優雅垂落,時而翩然搖曳,與小說中奧蘭多在不同世紀中不斷重構的身份形成互文。
瑪麗亞·嘉茜婭將穿不盡的白襯衫遞進為打破時裝性別界限的核心元素,從吉安科羅·費雷的建筑感廓形中汲取靈感,于本季再次呈現這一經典單品的廓形精髓。
再次經典回歸的J'ADORE DIOR T恤,鏤空與刺繡交錯,與科技面料與鏤空貼花的未來主義外殼行程鮮明對比。
這場舉辦在巴黎杜樂麗花園(TUILERIES GARDEN)的成衣秀舞臺,被羅伯·威爾森打造成一座宛如超時空交疊的場域。
幽微但鋒利的線條型藍色燈光將秀場空間切分的四方周正,仿佛時空交錯的一個個空間在某一刻各自并行,但連結共振。
大秀啟幕,觀秀者們等待觀望的舞臺中央,此時模特坐在機械秋千上仰望天空,秀場音樂四散回響表演開帷,為本季秀場注入強烈的藝術戲劇氣質。
隨著大秀“故事線”的啟程折轉,《奧蘭多》般的小說場景似在眼前:模特們身著本季系列穩步走來,空中漫過的史前飛鳥、深淺交錯的隕石塊、懸浮的巖石裝置、孤高的冰山構建出一個介于夢境與廢墟之間的超現實空間。
伴隨著詩歌般的旁白在秀場低沉蕩漾,眼前模特們步伐的矩陣與一件件時裝構成了深遠的敘事基調,正如弗吉尼亞·伍爾夫所寫:“衣服不僅是遮蔽身體的工具,更是編織身份的絲線”,看客們只需凝神,猶如穿梭于伍爾夫日漸覺醒的意識流世界中。
不破不立的流動性之上,DIOR 2025秋冬女裝成衣系列將不同時代的著裝經典元素進行解構與重組。
雨衣無疑是本季的重要元素,模特身著雨衣走過隕石坑裝置,這一幕頗具現代社會優雅莊重的儀式感,瑪麗亞并未將其簡化為功能主義產物,反而透過巴洛克珍珠綴飾與解構式剪裁,轉化為“行走的詩意”。
時裝是更自由、更煥新的面貌:鏤空貼花刺繡工藝在全新的科技面料上重新亮相;燕尾服重回視野,搭配蕾絲衣領;圓潤肩線塑造醒目廓形,硬朗夾克則與緊身胸衣巧妙搭配……正如時裝史學家艾琳·薩姆松的觀點:日常服飾承載著集體記憶,而高級時裝則是對這種記憶的崇高化。
這些跨越年代的單品與日常邊界逐步消弭,真正以鮮活的姿態歷久彌新。
時裝的烏托邦,一期一會即永恒,迪奧2025秋冬系列更像一場關于身份、歷史與未來遐思的流動盛宴。在「她」各種被定義的當下,借由奧蘭多的精神力,將那些被遺忘的、被規訓的、被想象的女性形象,重新編織進當下的時裝圖景。
秀場尾聲,我們可以不免俗套的再次提問——時裝究竟應該為誰而穿?或許答案藏在荷葉邊的開合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