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中國造船業最近有點殺瘋了!2025年剛過了兩個月,我國造船業的喜訊傳來,2024年全球新船訂單74%都歸了中國,平均每5天就有一艘萬噸巨輪從中國船廠下水。
曾經我們被西方國家卡脖子的LNG船技術已經成了世界之巔,直接拿下了刷新世界紀錄的55.8億美元超級大單,而且還一口氣造了18艘!
日韓媒體直接哀嚎:我們祖上也闊過,為啥現在只配給中國船廠打螺絲了?是什么讓中國造船業崛起如此之快呢?
中國造船廠殺瘋了!
25年剛開年,我國造船廠又一次刷新全球造船業的天花板,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數據,全球每10艘新船訂單中有7.4艘都被我國收入囊中。
我們在造船業上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工業克蘇魯了,曾經在造船界稱王稱霸的日韓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市場份額被一點點啃光,美國船廠早就躺平了,美國網友自嘲:我們現在連造船的螺絲都得從中國進口。
這種一家獨大的局面讓不少外國媒體大呼殺瘋了,美國五角大樓又一次陷入了恐慌之中,可也只能無可奈何的跟著我國造船業不斷擴張,對于五角大樓來說,對抗中國的唯一辦法也只有在世界范圍內高呼中國威脅論了。
韓國也有些無奈,他們的LNG船訂單直接被我國搶到只剩褲衩了,昔日的造船霸主地位早已岌岌可危,日本媒體也充滿了無力感,哀嘆自己祖上曾經也闊過,但現在只能做些下游的配套工作,翻身的機會已經沒了。
這就是天下無雙的中國速度,我國船廠平均5天就能交付一艘萬噸巨輪,就這一項誰能不服!我們的技術也是世界頭部,曾經被認為是造船業掌上明珠的LNG船,已經被我國輕松拿捏了。
短短十幾年間,中國船廠已經從過去的追隨者搖身一變成了領跑者,這樣的爆發式增長到底是怎么達成的,其實背后是我國造船業在技術,成本控制和生產模式上的多重突破。
我國造船業的黑科技
中國造船業的崛起絕不光是靠拼命干出來的,在速度與激情的背后其實有大量的技術創新和精細化管理在支撐,這些黑科技讓中國船廠從過去給日韓打下手,一躍成了全球造船行業滅霸級的存在。
我國船廠的模塊化造船技術是獨一份,在我們的造船技術中,造船像搭樂高,簡單快捷還不容易出錯,在我們的工業體系中,可以將巨輪分成多個獨立模塊,各個部分同時施工,最后像拼積木一樣把它們拼在一起。
這個方法直接顛覆了傳統造船一板一眼的施工流程,大連造船廠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們在建造46萬噸海上油庫時,直接把船體拆成前后兩段同步施工,硬生生把30個月工期給縮短到20個月。
這么一來效率提高了,糾錯能力也強了,船東不僅能更快拿到新船,質量上也完全可以保證。
我國在成本控制上幾乎也做到了極致,曾有日本媒體算過一筆賬,我國造船的人工費用比韓國低50%,鋼材價格更是白菜價,但成本低并不代表著我們的質量差。
反而我國造船質量近年來大幅提升,自主研發出被譽為造船界愛馬仕的殷瓦鋼,直接解決了造船業的材料問題,過去我們進行船舶鋼材生產必須得花錢買外國專利,現在我們不光可以自己造,還能和韓國搶訂單。
韓國造船廠老板看了直搖頭:曾經我們吃肉中國喝湯,現在他們吃肉,韓國只配給中國舔鍋了。
基建狂魔的屬性也蔓延到了我國造船業上,目前滬東中華船廠的LNG船在建數量達到19艘,檔期已經排到了2030年,曾經的韓國STX船廠都被我國買下改造成了印鈔機。
恒力集團豪擲92億在大連復活了曾經的鬼城船廠,揚子江船廠也斥資30億擴建江蘇基地。
屬于中國船廠的瘋狂模式已經開啟,中國的造船基地已經開始遍布全球,美媒發出感嘆,照這個速度,太平洋以后得改名叫中國澡盆了。
現在的三大明珠已經被我國全部收入囊中,我國在豪華郵輪的建造上直接來了個加長版,第二艘國產郵輪在第一艘的基礎上直接加長了17米,整船的電纜長度拆下來可以繞北京五環46圈。
船大了,乘客的暈船率也降低了,歐洲老牌郵輪公司也都跟著開始焦慮了,游輪市場的蛋糕就這么大,中國現在來勢洶洶,其他人就只能喝湯了。
剛才說了這么多,唯獨沒有美國的身影,美國可是二戰時期一年能夠下水數艘航母的恐怖存在,現在怎么如此不顯山不露水了呢?
美國造船業:當年咱也很闊啊!
美國造船業的歷史還是非常輝煌的,二戰時期的美國船廠造船如下餃子,28小時就能造出一艘萬噸級的自由輪,效率之高震驚全球。
那時的美國造船業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頭號玩家,數量和技術都無人能敵,昭和男兒們拼盡全力造的船也被美國造船廠的轟鳴聲所淹沒。
美國之所以能夠在二戰之后迅速建立全球霸權,美國造船業絕對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只不過現在的美國造船業已經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默默無聞了,特別是冷戰結束后,美國進入后工業化時代,造船這種傻大黑粗的重工業在美國人眼里逐漸沒了吸引力。
既然整個社會對于造船業的想法如此,美國造船業衰落也就沒辦法避免了,短短幾年時間,船廠紛紛關閉,工人去轉業,技術也慢慢外流。
到了21世紀,曾經制霸天下的美國造船業已經徹底躺平,全球份額降到了不到1%,排名更是快要跌破20。
軍用造船的狀況也好不到哪兒去,軍艦和航母雖然還是縱橫各大洋,但造價卻一直居高不下,而且現在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制造更大更先進的軍艦了。
軍用制造業尚且如此,民用制造就更不用說了,美國造船廠制造一艘3000多TEU普通貨船的造價比中國造的24000TEU巨型貨船還要高,這可是八倍以上的載貨量。
這還沒算美國造船廠比中國要長的多的工期,這種生產效率慢慢就把美國自己帶進了死胡同。
美國造船業之所以現在還能茍延殘喘靠的不是技術和競爭力,反而是1920年頒布的《瓊斯法案》,當年為了保護美國造船業,法律規定美國兩個港口之間的貨物運輸必須使用美國制造和美國船只,船員中絕大部分必須得是美國公民。
現在看來當年的法案制定者是有眼光的,如果不是有《瓊斯法案》在給美國造船業吊著最后一口氣,估計現在美國連一艘船都生產不出來了。
不過這也成了美國造船業如此狀態的罪魁禍首,現在各大造船公司早就已經躺平,靠著這條法案續命,反正不管自己的技術有多差,效率多低,美國國內航運運輸必須也要依靠自己生產的船舶。
整個美國造船業上下形成的惡性循環,沒有人再愿意解決現有的問題,效率低和成本高也成了拖垮美國經濟的大難題。
所以現在從洛杉磯運一個集裝箱到夏威夷的成本居然是運到上海的10倍多,夏威夷就因為這個方案是徹底被坑了,物價飛漲,居民苦不堪言。
如今美國造船業已經不具備同我們比較的資格了,這些年我國造船業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全球第一,2024年美國民用造船業的總訂單量加起來只有23.5萬噸,相當于中國的1/230。
技術水平上美國也被中國甩開了好幾條街,曾經引以為傲的航母和軍艦在制造過程中頻頻爆出質量問題,2018年福特級航母的軸承過熱,2023年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焊接質量不達標。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在面對造船業時也實在是羞于張口,可著急又有什么用呢?為了對抗我國造船業的崛起,美國又開始老調重談,國會2023年底推出《美國船舶法案》,提議對在受關注國家船廠維修的美國船只征收200%關稅,想通過這種方式把訂單拉回本土。
至于這個受關注的國家自然是我們,美國航運公司也不傻,眼見著我們的效率高價格還低,又怎么可能愿意回歸美國本土造船廠呢?
可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能否奏效還得打個大大的問號,不管美國怎么想,在全球貿易中最重要的依然是成本和效率,如果美國非要通過政策手段將美國本土航運公司強行拽回本土,那最后吃虧的一定是美國自己。
結語
現在的中國已經從過去追趕日韓的小學徒一躍成為全球造船業的扛把子。
而美國則從曾經的造船霸主逐漸變成了如今的失意者,隨著中國造船業的不斷崛起,全球造船格局已經徹底改變。至于未來美國能否重振旗鼓,那也只能交給時間去驗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