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她要是活在現代,絕對是中國文學圈的“頂流”,妥妥每天占據熱搜榜單的前十名。
因為她是最會“懟人”的才女,也是最敢和男人掰手腕的“文壇女王”。
用葉嘉瑩的話說:
“李清照是第一個以創作來肯定自己,想要與男性作者一爭長短的女性作者!”
可惜的是,關于李清照的記載極為有限,后人只能通過她的詞作和零星史料來還原這位才女的生平。
《塵埃與靈光:李清照傳》是著名作家周文翰繼《孤星之旅:蘇東坡傳》后又一力作,聚焦宋代最負盛名的女詞人李清照,以全新視角還原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塵埃與靈光:李清照傳》
周文翰 著
不同于傳統印象中婉約柔弱的才女形象,書中塑造了一個充滿矛盾與張力的靈魂。
她是宋代的“天才少女”
李清照是北宋文學家李格非續娶后所生的女兒。李格非的第二任妻子是仁宗朝名臣王拱辰的孫女王氏,她出身名門,見多識廣,能寫會算,在家族中很有才氣。
元豐四年(1081年),王氏為李格非生下女兒,夫妻倆給她取名“清照”。
這個名字源自《水經注》中對巴郡夷水的描述——“水色清照”,同時也寄托了希望女兒潔凈自清、秀外慧中的寓意。
此外,“清照”也暗含了李格非對故鄉繡江清澈河水的懷念。
紹圣二年(1095年),李清照15歲。這一年,李格非受朝廷召命回京擔任秘書省校書郎,終于被稱為“李學士”啦!
這一職位讓全家人都感到高興,尤其是李清照,她終于隨父母回到京城生活。
宋代 李嵩《觀燈圖》
在地方生活了一段時間后,李清照才體會到京城與州郡的不同。正值青春年少的她,也有少女的心事和愁緒,寫下了幾首表現少女情態的詞作,比如《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后來,北宋文學家晁補之到家里做客,李格非拿出女兒寫的詩詞請他品評。晁補之對李清照的才華贊不絕口,逢人便說:“李家有個女兒叫清照,寫得一手好詩文!”
這樣一傳揚,李清照在京城士大夫圈子里逐漸有了名聲。
更難得的是,李清照并不滿足于寫些閨閣詩詞,她還敢于探討一些更為深刻的話題。
她說:
“為什么女子就不能像男子一樣寫論史、論事的文章?蘇軾、黃庭堅能寫的,我為什么不能?”
這種自信和抱負,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尤為難得。
她與他的盛大婚禮,傳遍汴京城
元符元年(1098年)初,李清照18歲了,到了該論婚嫁的年紀。
李格非與吏部侍郎趙挺之相識,對方是山東諸城人,以前在太學是李格非的上司,兩人有些往來。
趙挺之的第三子趙明誠剛好18歲,兩位父親就為子女定下了這樁婚約。
因為是雙方家長早就議定了的事情,所以只需按照婚俗的正常流程辦理納采、納幣(納征)、親迎即可。
可惜還沒等到過大喜的日子,老天爺就給了這個年輕姑娘一個沉重的打擊——她的母親病故了。
一下子失去娘親,李清照心里痛得像刀絞一樣。她和年幼的弟弟一起為母親守喪,按照規矩,婚事也得往后推遲兩年半。
五代 周文矩《仕女圖》
她經常通過親友尋找或摘抄晚唐、五代的選集,如《花間集》 《尊前集》《家宴集》,以及晏殊、歐陽修、宋祁、張先、柳永、蘇軾、黃庭堅、秦觀等人的詞作。
閑暇的時候,李清照會點上一炷沉香,在裊裊輕煙中品茶、掛畫、插花,或是讀書寫作。
元代 《仕女圖》
等到服喪期滿,終于要過大喜的日子了。
她則告別父親,蒙著蓋頭坐在帶簾的花轎里,在親友的護送下,于擊鼓吹笙聲中到達新郎家。
趙挺之是當紅的人物,親友、同僚自然都來祝賀,他家的院子內外擠滿了圍觀的男男女女。
《清明上河圖》局部
婚后的生活還算如意,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興趣相投,都喜歡收藏古董字畫。
每隔幾日,他們就會一起去大相國寺的集市淘寶。那里每月初一、十五和逢八都會開市,熱鬧非凡。
在夫家的支持下,李清照繼續著她最愛的詩詞創作,在金石研究上也有了新的收獲。
日子雖不富裕,卻也過得有聲有色。
嫌隙始生
她為父親求公公洗刷冤屈無果
北宋徽宗年間,權臣蔡京專權,將司馬光、蘇軾等一百二十位元祐、元符時期的舊黨人物定為“奸黨”,并立碑天下以示羞辱。
這些石碑上刻有涉案官員的姓名,要求各地效仿樹立,引發朝野震動。
李格非的名字在名單之中。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他的岳父王珪以及李清臣、陸佃、安燾這些人竟然也榜上有名。
這些人要么是當年新舊黨之爭時的中立派,要么是幫助哲宗皇帝整治元祐大臣的人,如今卻和司馬光、蘇軾等元祐黨人的名字一同刻在了石碑上。
明代 唐寅《仿唐人仕女圖》
不久之后,李格非被貶謫到偏遠之地。得知這個消息,李清照急忙寫詩請求公公趙挺之幫忙向皇帝求情。
她在詩中引用了黃庭堅的詩句“何況人間父子情”,希望公公能理解她救父心切的心情。
然而,打壓元祐黨人是皇帝和首相蔡京共同推動的事情,作為副相的趙挺之在朝堂上恐怕也難以說些什么。
更何況,李清照的做法可能會讓公公覺得這個兒媳多事。
趙挺之被任命為門下侍郎,權勢越來越大。之后更是官至宰相。其后,因無法與蔡京抗衡,暫時失勢,但皇帝并沒有忘記他。
同年十月,皇帝提拔了趙挺之的三個兒子。這樣一來,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就成了正六品官員,在鴻臚寺輔助主官處理事務。
宋代 趙佶《聽琴圖軸》
李清照的父親考中進士后為官20多年才當上七品官,而皇帝卻能直接授予大臣之子六品官職,這讓她不禁對朝堂的恩賞無度感到唏噓不已。
后來,公公趙挺之生了病,難以上朝,后來皇帝解除了他的相位,讓他在家養病。五日之后就病逝了,享年68歲。
浪漫生活之下的真相
大觀元年春末,李清照27歲,隨著丈夫一大家子人,護送公公的靈柩回青州安葬。這是她第一次到青州。
趙家的宅邸規模頗大,因為母親還在世,趙家三兄弟都聚居在大宅中,各有自己的院子,少不了晨昏問安之類的事情。
大家庭中人多事雜,免不了漸漸有了親疏之別,李清照與其中幾個人親近,經常相聚議論詩詞文章。
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共同整理金石文物,抄寫古籍,過著平靜的學者生活。
后人所謂“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后來,趙明誠被派往京城拜見皇帝。臨行前,夫妻倆依依不舍。
沒過多久,趙明誠就被任命為萊州知州,那里離青州有三百多里,靠近海邊。幾年后,又被調任湖州知州。
當時,駐扎在江寧的禁軍統領王亦心懷不滿,打算發動叛亂。江東轉運副使李謨得知消息后急忙來報,但趙明誠不相信這些傳言,不敢采取行動。結果當晚亂兵果然鬧事,點燃了天慶觀,叫囂著沖向知府官署。
混亂中,趙明誠和家人慌忙逃出城,在城外找了一戶人家暫住了一晚。第二天聽說叛軍被李謨的部下擋住,最后從南門逃走了。但城里的百姓都知道了知府連夜逃跑的事,紛紛議論。
北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皇帝得知后免去了趙明誠的官職。他覺得無顏見人,不愿繼續待在江寧。
后來,趙明誠在建康因病去世。
南渡,她是亂世中的“孤傲靈魂”
丈夫趙明誠去世后,他的遺產應該由孩子繼承,如果沒有孩子,就該輪到李清照。
可問題是趙明誠沒有留下子嗣,而他的兩個哥哥都在廣東為官,遠水救不了近火。
趙明誠家里的藏品很多,有古玩字畫、金石拓本等等,而且他沒有孩子,兩個大伯又在外省,別人就以為這些遺產都歸了李清照一個人。
有人就說她現在是富得流油的寡婦,誰不眼紅呢。
明代 陳洪綬《縹香圖》
傳說朝廷為了防備金人南下,要禁止民眾橫渡長江,李清照記掛在池陽租的院落里還有兩萬卷書冊、兩千卷金石拓本,以及足可以接待上百位賓客的器皿、茵褥等物品。
她急忙派遣可靠的仆從去池陽,把物品都護送到洪州,托趙明誠的妹婿李擢暫且保管,打算等病好了再去投奔他。
后來,李清照帶著自己最珍愛的書帖畫軸和部分金石藏品,踏上了前往臨安投奔弟弟的路。
她雇用船只東行,吩咐奴婢小心收拾了些輕便的卷軸書帖,以及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的詩文集寫本,《世說新語》《鹽鐵論》等書冊,漢唐石刻副本數十軸,夏商周三代鼎鼐十多件,南唐詩詞寫本若干。
這些都是她日常愛看的。當然,還要小心保護好丈夫的那部《金石錄》書稿……
百日婚姻
她如何及時止損,決然離婚
晚年的李清照居無定所,疲于奔命,深感女性生活的諸多不便。她依靠弟弟李迒幫忙處理對外事務,但頻繁打擾弟弟也令她心懷愧疚。
在孤獨中,她遇到了湖州歸安縣官員張汝舟。
張汝舟考中進士后特遷池州措置軍務,后回京任右承務郎,雖為八品小官,卻有一定實權。
張汝舟久聞李清照詩名,對她格外關注,主動示好并表達了續娶之意。
盡管李清照已52歲,遠超一般官員續娶的年齡,但張汝舟對她的才華和名聲青睞有加,認為再育與否并非關鍵。
綜合考慮后,李清照決定與他聯姻。
宋代 蘇漢臣《妝靚仕女圖》
婚后不久,李清照發現張汝舟并非想象中的風雅之士,而是心機深藏、貪婪逐利之人。
他企圖通過李清照獲取更多利益,并在婚姻存續期間偽造檔案、謊報應考次數以牟取私利。
面對張汝舟的無理糾纏,李清照決定訴諸法律。
依照當時律法,妻子告發丈夫屬“親親相隱”之罪,將被判處杖擊十七下或徒刑兩年。但李清照決心擺脫這段婚姻,毅然狀告張汝舟。
這段不到百日的婚姻至此結束。
李清照與張汝舟離婚后,決定獨自生活。她依靠弟弟一家過活,同時變賣部分細軟和書畫收藏,并計劃購置房產或農田以獲得穩定收入。
她決定,從此一個人過
春天要到了,入宮閑聊時李清照得知宮廷貴人在立春這日懸掛對聯在門樓兩側。
按慣例,翰林學士要提前起草皇帝、皇后、夫人使用的帖子,屆時要剪貼于禁中門帳,供皇帝及內宮欣賞。
帖子的內容多為歌功頌德之辭。她知道以前歐陽修、宋祁、蘇軾等名士當翰林學士時都寫過這類東西,于是想湊個熱鬧,也寫了兩則呈給后宮談得來的貴人,供皇帝、貴妃采擇。
她嘗試參與宮廷文學活動,寫了一些帖子獻給后宮,但此舉得罪了翰林學士秦梓。
李清照聽聞此中內幕,此后便不再進呈這類帖子了。
明代 仇英《漢宮春曉圖》
其實,她真有點與翰林學士爭鋒的意思,不是為了爭寵,而是一較文辭的高下。
她覺得自己的才學不比那些學士差,要是自己是個男子,完全可以入翰林學士院做個“李學士”,就如之前大名鼎鼎的歐陽學士、蘇學士一般。
可惜,自己是個女子。她比照的對象是歐、蘇那樣的翰林學士,卻引起秦梓這樣的尋常之輩的不快。
她的晚景充滿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對自身才華無法施展的遺憾。
在《聲聲慢》中,她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等詞句,描繪了自己內心的孤寂與悲涼,展現了她在晚年面對生活的無力感和深深的憂愁。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是孤獨而哀傷的,但她依然保持著對文學的熱愛,并通過詩詞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她的作品不僅記錄了她個人的命運,也成了后人了解宋代女性命運的重要窗口。
觸摸真實的李清照
“男讀蘇東坡,女讀李清照”,這本《塵埃與靈光》是權威的李清照傳記,書中告別單一詩詞解讀,專業歷史學者周文翰帶我們跟隨大宋第一才女經歷愛情、婚姻、家國變遷,觸摸真實的宋代生活。
在本書中,作者不僅深入挖掘了李清照的生平事跡、情感經歷與文學創作,還結合宋代的歷史背景、社會風俗與文化變遷,構建了一個立體而真實的人物形象。
從少女時代的詩意爛漫到晚年的顛沛流離,書中用20多萬字的篇幅展現了李清照波瀾壯闊的一生,并以細致入微的筆觸解讀了她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這是一本關于才情、命運與人性的傳記,更是一部展現宋代女性獨特地位與精神世界的史詩。
李清照的故事不僅關乎個人的命運沉浮,更是對家國情懷與女性意識的深刻探討。
曾經,她被歷史的塵埃掩蓋了光芒;
如今,其靈光穿越近千年永不黯淡。
專業歷史學者多維度還原更立體的李清照
?
?
-End-
2025.3.7
編輯:孫小悠 | 審核:醒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