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聽說過這種生物——鼉(tuó)。鼉究竟是什么樣的生物呢?在《山海經》中就提到了這種生物,算是一種奇珍異獸,人們常常把鼉與龍聯系在一起,所以鼉也因此充滿了神秘感。
實際上,《山海經》中記載的很多生物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一些類似的生物,例如鼉。科學家根據史料文獻,將鼉這種生物鎖定在“揚子鱷”身上。
說起揚子鱷,想必大家就不陌生了,因為揚子鱷的“慫”是出了名了。正常來說,鱷魚都異常兇猛,可揚子鱷確是異類,它性情溫和,行動遲緩,沒有啥攻擊性,所以很多人都不怕揚子鱷,因為揚子鱷不敢攻擊人類。
我們甚至能夠在網絡上看到揚子鱷被人類欺負的視頻,人們不禁要問:“這還是讓人聞風喪膽的鱷魚嗎”?
2億年前,這個和恐龍同處一個時代的生物——揚子鱷,出現了。在當時,揚子鱷的體型很小,是體型最小的鱷魚,俗話說:“長的小的容易被欺負”,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揚子鱷曾經還一度瀕臨滅絕。1999年,科學家通過調查發現,揚子鱷數量已經不足130條。
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揚子鱷,科學家開啟了保護揚子鱷之旅,而這個開端來自于上世紀80年代的安徽一農戶家中,
張宏安幾人在水庫游泳的時候,來到了一座島上,正要去摘桃子吃的時候,發現了地上有一窩蛋,他們也不知道是什么蛋,但還是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過來觀察了一下,也不知道什么,于是便上報給了專家,專家看了才知道,原來這些蛋是揚子鱷的卵。
要知道,當時揚子鱷數量本來就少,而如今卻發現了一窩揚子鱷的蛋,這對于保護揚子鱷的工作有著重大的意義,于是張宏安的父親張緒宏便一同加入到了保護揚子鱷的隊伍中,后來他去世之后,他的妻子佘世珍接過接力棒,幫他繼續完成工作。
隨著佘世珍的年紀越來越大,已經沒有精力繼續做好保護揚子鱷的工作,這時,張宏華站了出來,保護揚子鱷的工作又交到了張宏華手中,就這樣,他們一家堅持不懈的工作,共同守護揚子鱷的家園。
說實話,如果當時沒有他們一家站出來保護揚子鱷,那么揚子鱷很可能會滅絕。
不過,為什么好好的揚子鱷會出現滅絕的危機呢?
眾所周知,揚子鱷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喜歡在淺水區域,湖泊邊緣等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人們注重長江中下游的經濟發展時,大量的濕地變成了農田和城市,揚子鱷的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而且河道也被開發,抽水、填河屢見不鮮,這導致揚子鱷已經沒有多少地方生活了。
最重要的是,人類開始追求口感,竟然把主意打到了揚子鱷身上,開始大量捕殺揚子鱷。揚子鱷生長緩慢,而且性成熟需要10年,存活率本就不高,在大肆獵殺的背景下,導致揚子鱷數量越來越少。
但所幸的是,經過了二十幾年的保護和重視,揚子鱷的數量和生存條件都有了顯著改善。根據數據顯示,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已經突破了1400條,從130條到1400條,超10倍的增長,說明了揚子鱷發展態勢還是不錯的。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既如此,我們更應該盡自己所能,發揮科技力量,更好的保護那些瀕危的動物。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