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結晶與現代生活的載體,正面臨著諸多復雜的挑戰。其中,城市道路積水問題愈發凸顯,給城市的正常運轉和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每逢暴雨,城市部分區域便陷入 “看海” 困境,交通癱瘓、財產受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城市道路積水監測系統應運而生,它宛如城市的 “防汛衛士”,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實時掌握道路積水情況,為城市的防災減災提供有力支撐,成為現代城市精細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深入了解這一系統,對于提升城市應對極端天氣能力、保障居民生活質量意義重大。
一、系統構成
感知層
- 水位傳感器:水位傳感器是積水監測的基礎設備,常見類型包括超聲波水位傳感器和壓力式水位傳感器。超聲波水位傳感器通過發射和接收超聲波信號,測量傳感器與水面之間的距離,進而換算出水位高度,精度可達厘米級。壓力式水位傳感器則依據水壓與水深的對應關系,將水壓轉換為電信號,實現對水位的精確測量,適用于較深積水場景。在城市道路的低洼地段、橋梁涵洞等易積水區域,大量部署這些水位傳感器,如同在地面上布下 “感知觸角”,實時感知水位變化。
- 雨量傳感器:雨量的大小是預測積水形成的關鍵因素。雨量傳感器一般采用翻斗式結構,降水通過漏斗進入翻斗,當翻斗內雨量達到一定量時,翻斗翻轉,帶動磁鋼轉動,通過干簧管將雨量信息轉化為電信號輸出。這種傳感器能夠準確測量單位時間內的降雨量,為系統提供實時雨量數據,幫助分析積水形成的可能性與速度。
- 圖像采集設備:高清攝像頭和智能視頻分析設備是積水監測系統的 “眼睛”。攝像頭實時拍攝道路狀況,通過智能圖像識別算法,能夠自動識別積水區域、判斷積水深度,還能監測交通流量、車輛通行情況等。在一些復雜路口和重點路段,多角度攝像頭的布置,確保了對道路積水及周邊情況的多方面監控。
傳輸層
- 無線通信技術:NB - IoT(窄帶物聯網)以其低功耗、廣覆蓋、大容量的優勢,成為積水監測設備數據傳輸的常用方式。一個 NB - IoT 基站可以覆蓋半徑數公里的范圍,滿足城市大面積部署監測設備的需求。同時,LoRa(遠距離無線電)技術也憑借其遠距離傳輸和低功耗特性,在部分場景中發揮作用,尤其適用于網絡覆蓋薄弱的區域。此外,4G/5G 通信技術則為視頻圖像等大數據量的實時傳輸提供了高速通道,確保高清視頻數據能夠快速上傳至監控中心。
- 有線通信技術:在城市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區域,以太網等有線通信方式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具有傳輸穩定、帶寬高的特點,適用于固定位置且對數據傳輸穩定性要求較高的監測設備。通過鋪設通信線纜,將監測設備與數據匯聚節點相連,再通過重點網絡將數據傳輸至監控平臺,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與高效性。
平臺層
- 數據處理與存儲:監測系統產生的海量數據需要高效處理與存儲。數據處理模塊運用數據清洗、去噪、融合等技術,對感知層采集到的各類數據進行預處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例如,通過對比水位傳感器和雨量傳感器的數據,對異常數據進行修正。同時,采用分布式存儲技術,將數據存儲在多個服務器節點上,保障數據的安全性與可擴展性,以便隨時調用和分析。
- 數據分析與預警: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平臺能夠對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建立積水預測模型,結合實時雨量、水位變化、城市排水管網數據等信息,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積水趨勢。當水位超過預設閾值時,系統自動觸發預警機制,通過電腦、手機或者聲光報警等多種方式,及時將預警信息發送給相關部門和公眾,為應急處置爭取寶貴時間。
應用層
- 城市管理部門應用:城市管理部門通過監測系統的應用平臺,能夠實時掌握城市道路積水的分布情況。在暴雨期間,根據積水數據合理調度排水設施,如遠程控制排水泵站的啟停,加大排水力度。同時,依據積水監測信息,合理規劃交通管制區域,及時疏導交通,避免車輛陷入積水區,保障城市交通的有序運行。
- 公眾服務應用:面向公眾的 APP 或網站,為市民提供實時的道路積水信息。市民在出行前,可以通過這些應用查詢目的地周邊道路的積水情況,提前規劃出行路線,避開積水路段。在暴雨天氣中,公眾能夠及時獲取預警信息,做好自身安全防范措施,提升公眾應對城市積水災害的能力。
二、工作原理
城市道路積水監測系統的工作原理基于多技術融合與協同運作。在降雨過程中,雨量傳感器率先啟動,實時采集降雨量數據,并將其通過傳輸層發送至平臺層。隨著降雨量的增加,道路開始出現積水,水位傳感器迅速感知水位變化,并將水位數據上傳。圖像采集設備同步對道路場景進行拍攝,利用智能圖像識別算法,識別積水區域并估算積水深度,同樣將數據傳輸至平臺層。平臺層的數據處理模塊對各類數據進行整合、清洗與分析,運用建立好的積水預測模型,結合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預測積水的發展趨勢。一旦積水情況達到預警條件,預警模塊立即啟動,通過應用層將預警信息發送給城市管理部門和公眾,同時為城市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引導其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如排水調度、交通疏導等,形成一個從數據采集、傳輸、分析到應用的閉環工作流程。
三、技術優勢
1.實時性
系統能夠實時采集和傳輸數據,從積水開始形成到相關部門獲取信息,時間延遲極短。例如,在一場暴雨中,水位傳感器在積水上漲的時間就將數據傳輸至平臺,城市管理部門能夠在幾分鐘內了解到道路積水的最新情況,為快速響應提供了保障。這種實時性使得城市在面對突發積水事件時,能夠迅速做出決策,減少災害損失。
2.準確性
高精度的傳感器和先進的數據分析算法確保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水位傳感器精度可達厘米級,智能圖像識別算法對積水深度的估算誤差控制在較小范圍內。同時,通過多源數據的融合分析,如對比雨量、水位和圖像數據,進一步提高了數據的可靠性。準確的數據為城市管理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措施提供了堅實依據,避免了因數據不準確而導致的決策失誤。
3.多方面性
系統通過在城市道路大范圍部署各類監測設備,實現了對城市大面積區域的監測覆蓋。無論是繁華的市中心,還是偏遠的城郊結合部,無論是主干道還是背街小巷,只要是易積水區域,都能納入監測范圍。而且,系統不僅監測積水深度,還涵蓋雨量、交通等多方面信息,為城市管理提供了多方面的決策支持,有助于構建多方面的城市防汛體系。
四、結語
城市道路積水監測系統作為城市智慧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防汛減災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系統構成、工作原理、技術優勢、實際應用案例以及發展趨勢的多方面解析,我們清晰地認識到這一系統為城市帶來的巨大價值。它不僅能夠保障城市在暴雨等極端天氣下的正常運轉,保護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推動了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智能化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持續拓展,城市道路積水監測系統必將在未來城市建設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助力城市邁向更加安全、宜居、智慧的發展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