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帶看兩組,周末更是忙不過來,感覺樓市確實回暖了。”
“二手房議價空間在縮小,新房折扣也在悄悄回收,市場情緒和去年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說2024年的樓市還在苦苦掙扎,2025年,似乎有了不一樣的味道。
最新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樓市成交量在2025年年初明顯回升,特別是二手房市場,熱度迅速攀升。更引人注意的是,土地市場也開始復蘇,熱門城市的地塊競拍頻頻刷新“地王”記錄,房企搶地的勁頭,回來了。
01
一線城市,躁動的春天
上海,依舊是那個“魔都”。
2月26日,上海內環兩大樓盤——越秀蘇河和樾府、越秀靜安天玥項目開盤即“日光”,不到一天售罄。據數據統計,2月上海新建商品房成交8299套,同比增長54.8%;二手房成交16742套,同比大漲120%,創下近三年同期新高。
深圳也不甘示弱。2月,深圳一二手住宅網簽6161套,同比增長119%。特別是一手住宅,同比暴漲141%。有房產中介直言,“帶看量比去年10月前多了10%。”
北京的回暖,來得更直接。2024年四季度,北京二手房網簽量接近5.8萬套,同比增長60.03%。而在“9·30新政”之后,北京市場徹底被點燃。今年2月,北京新房網簽同比增長58.82%,二手房更是同比飆升87.6%。
這些數字,正在傳遞一個信號——一線城市,真的回來了。
02
二線城市,分化的復蘇
如果說一線城市是燥熱的春天,那么二線城市則更像是一場“冷熱交替”的拉鋸戰。
成都,新房成交量全國第一,二手房成交22.33萬套,創下紀錄。南京的改善型住宅供不應求,主城區樓盤幾個月便售罄,甚至重現“搖號盤”“日光盤”的火爆場面。杭州,核心區帶看量爆表,申花板塊的馥香園小區一個月帶看9000多次,吸引著大量外地購房者涌入。
但,這只是故事的一面。
杭州的臨安板塊,去化周期依然高達17.9個月,幾乎成了庫存“黑洞”;而南京外圍區域,去化率也遠低于主城區。復蘇有了,但不是所有城市都能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03
土地市場,房企的春天?
沒有什么比土地市場更能看出房企的“膽量”。
2月20日,上海首場土地拍賣,4宗地塊共吸引17家房企搶奪,最終成交總金額159.2億元,溢價率高達33%。值得注意的是,除保利、招商、華潤等央企之外,龍湖、金地這些民企也在激烈爭搶,甚至連來自新加坡的開發商都來湊熱鬧。
杭州的地市更為瘋狂,5宗涉宅地塊溢價率高達36%,其中,華潤置地以26.17億元拍下城東新城地塊,溢價率72.48%,樓面地價直逼5.7萬元/平方米,刷新板塊“地王”紀錄。
根據克而瑞數據,2025年2月,全國300城經營性土地成交金額917億元,同比大漲39%。這樣的熱度,已經是2021年7月以來的首次。
04
政策加碼,“小陽春”能否持續?
為什么市場會突然回暖?
首先,政策持續加碼,組合拳打得又準又狠。從降首付、降利率,到各地因城施策、加大公積金支持,購房門檻與壓力被大幅降低,實打實地刺激了需求釋放。更重要的是,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政策方向,清晰無比。
其次,市場信心的修復同樣至關重要。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舞臺嶄露頭角,資本市場回暖,居民對未來的預期正在悄然改善,越來越多的改善型和剛需客戶,開始相信“現在上車,正是時候”。
但,回暖≠全面復蘇。
需求還在,壓力也不小。對于購房者而言,核心區域、核心項目依舊緊俏,但外圍板塊去化難題依舊存在。對于房企而言,盡管土地市場回暖,但現金流和債務壓力仍未解除,“降價換量”仍是許多企業不得不做的選擇。
市場回暖的背后,依舊是冰與火的考驗。
2025年,這場樓市“小陽春”,能持續多久?所有人都在等待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