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早集上,到處是苗木的影子。一簇簇帶著根的長短不一、高低不同的各類苗木,整整齊齊地排著隊,站在集市中最耀眼的位置,吸引著人們前去挑選。
孩子千挑萬選后買了一根枇杷苗,還有兩根葡萄苗。老板笑盈盈地將它們包好,厚厚的泥土中的苗木,放進后備箱的時候,丈夫一臉不解,而孩子卻開心得不行。我對孩子說,很可惜,我們沒有院子,不一定能養到開花結果。孩子說可以養在小區里,等成熟了,大家都可以分享。
小區里有一塊空地,其實就是一個小角的位置。我們用工具開始挖坑,輕輕地將苗木連同包著的泥土,放進坑里,外邊的泥土又重新歸位。土壤里多了幾個向下扎根的、來年或許能花果遍地的“朋友”。海納百川,泥土亦是如此。我與孩子拍了拍手里的泥土,告訴他想要它們長大,便要尋找合適的土壤。
于是,我們來到了春天的田壟上。春天的田野,是大自然的杰作。滿眼綠意盎然,田間萬物生長,每一寸每一處都充滿了生機。小溪里的潺潺聲,唱著春天的歌;柳樹搖擺著嫩綠的枝條;鳥兒們在枝頭歌唱,為田野增添了一份靈動。
遠處,那奔跑著的,是孩子們的笑聲。他們奔跑在山坡上,游走于天地間。他們的小手緊緊握著風箏的線,抬頭是蔚藍的天空。風箏在白云處自由地翱翔,時而高飛,時而低回,像是在和云朵嬉戲。
近處,是買了苗木的果農們,將一棵棵苗木,有序地栽植于山地,山坡。春天的田野,是果農們的希望。不久的將來,桃花、梨花、杏花競相開放,粉的、白的、紅的,交織成一幅絢麗的畫卷。果農們會精心地為每一朵花授粉,小心翼翼地修剪枝條,就像呵護著自己的孩子。他們知道,春天是種植的最好時機。只有在這個季節辛勤耕耘,才能在秋天收獲累累碩果。孩子不顧我的勸說,走近農人,要了一籃春天的土壤。
春天的田野,還是爸爸媽媽們的回憶與傳承。他們帶著孩子來到田野,指著那片綠油油的麥田,講述著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他們教孩子們認識各種農作物,講述著播種、施肥、收割的過程,那些質樸的農諺在他們的口中流淌,傳遞著祖輩的智慧。他們手里提著籃子,嫩嫩的薺菜、鮮嫩的馬蘭頭,都被他們小心翼翼地采下,放進籃子里。
春天的田野,是大自然的調色盤,綠色是生命的底色,粉色是浪漫的點綴,藍色是天空的延伸,黃色是陽光的饋贈。那每一抹色彩,每一片葉子,都在吟唱著生命的贊歌。
“一樹新栽益四鄰,野夫如到舊山春。”我們歡歡喜喜地將果農贈送的土壤,埋進小區里那幾棵苗木的身旁,希望它們可以迎來春暖花開、秋實豐碩的那一天。
作者:何少球(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