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了3年,換了5家醫院,錢花了不少,可這腿還是使不上勁...”
這是許多脊髓炎患者在診室里的無奈傾訴。脊髓炎作為一種累及脊髓的炎癥性疾病,可能導致肢體麻木、癱瘓甚至大小便失禁,但比疾病本身更讓人焦慮的,是患者因誤診、誤治、過度依賴激素而錯失的康復機會。
今天,我們特邀北京辰星中醫杜傳太主任(50年神經免疫疾病診療經驗),深度解析脊髓炎治療中的三大常見誤區,并揭秘如何通過中醫“肝腎同調”體系,幫助患者少走彎路、重獲康復希望。
一、脊髓炎治療為何總“踩坑”?三大誤區害人不淺
?誤區1:過度依賴激素,治標不治本
“一發病就用大劑量激素沖擊”是西醫常規療法,短期內雖能控制炎癥,但長期使用會導致骨質疏松、免疫力下降,甚至掩蓋真實病情。杜主任指出:“激素是‘滅火器’,但火滅了,被燒毀的‘房屋’(神經損傷)仍需要重建!”
?誤區2:盲目手術,風險大于收益
部分患者因肢體麻木或肌力下降,急于通過手術“減壓”,但脊髓炎癥期手術易引發感染、神經二次損傷。杜主任強調:“手術并非萬能鑰匙!90%的早期脊髓炎患者通過規范中醫治療可避免開刀。”
?誤區3:康復期放任不管,錯失修復黃金期
很多患者以為“癥狀緩解=痊愈”,忽視康復期的神經修復和氣血調理,導致后遺癥頑固難消。臨床數據顯示:發病6個月內介入系統中醫調理,功能恢復率可提升60%以上。
張先生,38歲,急性脊髓炎后雙下肢癱瘓,激素治療3個月無效,并出現滿月臉、胃出血。轉投北京辰星中醫后,經中藥綜合治療:
第1個月:麻木感減輕,可自主抬腿;
第3個月:借助助行器站立行走;
半年后:重返工作崗位,至今未復發。
“脊髓炎康復就像‘修橋’,既要及時清除洪水(消炎),更要加固橋墩(補肝腎)、疏通河道(活氣血),三者缺一不可!
杜傳太,1948年出生于河南鄧州,漢族,師承國醫大師唐祖宣,擁有雙重職稱(中醫和中藥醫師)。她自幼便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在自己的努力下,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中醫醫師。杜傳太的養髓復痿湯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不斷改進,在治療脊髓炎后遺癥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杜主任常用于治療脊髓炎、脊髓損傷后導致的神經疼痛、下肢酸麻脹疼、肌張力高抽筋痙攣肌肉僵硬、束帶感,患者反饋效果被稱為“特效藥”’,大部分患者效果都很不錯。杜傳太預約熱線1572472683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