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飛速發展和社會進步,傳統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特別是在數學學習方面,許多學生陷入了模仿和記憶的困境,缺乏真正的思考和創新能力。然而,正如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教育系教授彼得·利耶達爾(Peter Liljedahl)在其著作《為什么你的學生不思考》中揭示的,學生不思考的問題,并不僅僅在于學生本身,更在于老師、學校和整個教育體系。
彼得·利耶達爾在書中詳細剖析了傳統數學教學的典型過程及其存在的弊端,指出模仿并非真正的思考行為,這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他進一步指出,要打破這一困境,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式,建造一個能夠激發學生思考興趣和提高思考能力的“思考教室”。
在這個思考教室中,老師不再是單純的講授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和支持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合作和探究來主動學習。白板、小組合作、隨機分組、自測問題等新型教學方式和工具的應用,將使得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和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改變教學方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們付出持續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但正如彼得·利耶達爾表示,改變是可能的,只要我們能夠認識到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并勇于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近期,Edu指南和彼得·利耶達爾聊了聊上述話題,關于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思考、教師如何建造思考教室的理念和實踐,以期為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以下是對話全文(有刪減):
Edu指南:你提到一個很嚴峻的現象,超過一半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思考,這是真的嗎?為什么會這樣?
彼得:是的,這個現象確實很普遍。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們已經習慣了已有的教學方式,他們更多是在模仿而不是在思考。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們覺得只要模仿老師的解題步驟,就能得到好成績,因此他們就不愿意花費更多精力去思考。
Edu指南:這是當下教學方式導致的結果嗎?
彼得:當下一些教學方式往往過于注重結果和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們被教導去模仿和記憶,而不是去理解和創新。這種教學方式在短期內可能很有效,但從長遠來看,它對學生的發展是不利的。
Edu指南:那如果我們改變教學方式,比如采用你提出的“建造思考教室”的方法,這種情況會改變嗎?
彼得:我認為會的。建造思考教室的核心思想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通過合作和探究來學習。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從而改變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
Edu指南:現有數學教學的典型過程或模式是什么?你認為其中最大的缺點是什么?
彼得:數學教學的典型過程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然后學生模仿練習。我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的缺點是它過于注重模仿和記憶,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方式可能導致學生在遇到新問題時,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Edu指南:你提到模仿不是一種思考行為,甚至不是一種學習行為,而是一種生產行為。這是什么意思?
彼得:模仿是指學生按照老師或課本上的步驟來解題,而不是通過自己的思考來理解問題。這種行為更像是在生產答案,而不是在學習知識。因為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所以一旦遇到新的問題或情境,他們就無法靈活應對。
Edu指南:現在 AI 發展得如此快而且它非常擅長復制模仿。
彼得:這非常值得關注的,我們更應該引導學生轉向思考能力培養。
Edu指南:你認為現有教學方式為什么難以改變?
彼得: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已有的教學方式已經根深蒂固,很多人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并且認為它是有效的。另外,改變教學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可能會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現有教學方式的不足,并且積極尋求改變,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找到更好的教學方式。
Edu指南:你提到,學生不思考不僅僅是學生的問題,也是老師、學校和整個教育體系的問題。你看到了改變的可能性嗎?
彼得:是的,我認為改變是可能的。雖然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存在了很久,并且很難改變,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開始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比如,有些老師已經開始嘗試建造思考教室的方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持續努力,就一定能夠找到更好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Edu指南:你提到了“思考課堂”,能詳細介紹一下嗎?它與傳統課堂有什么不同?
彼得:思考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強調學生的參與和思考。在思考課堂中,學生們會分成小組,通過合作和探究來學習。老師會提出一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與傳統課堂相比,思考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Edu指南:在思考課堂中,老師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彼得:在思考課堂中,老師不再是單純的講授者,而是成為了學生的引導者和支持者。老師需要設計合適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同時還需要提供必要的資源和幫助來支持學生的學習。老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不斷完善自己的思考方式。
Edu指南:小組合作在思考課堂中很重要,但是有些學生可能覺得自己在小組中無法做出貢獻,怎么辦?
彼得: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在小組合作中,確實有些學生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做出貢獻。但是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現有的教學方式已經讓他們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思考和分享。在思考課堂中,我們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時,我們還需要通過隨機分組和角色輪換等方式,來打破學生的固定思維,讓他們有機會嘗試不同的角色和任務,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參與度。
Edu指南:有些人認為數學應該自學而不是小組學習,因為它非常依賴于獨立思考。你怎么看?
彼得:我認為自學確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但是它并不是適用于所有人的。對于數學這種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的學科來說,自學可能會讓一些學生感到困惑和無助。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們可以通過交流和討論來互相啟發和幫助,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當然,我們也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方式的選擇,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支持。
Edu指南:在隨機分組的情況下,每個水平的學生都能從中受益嗎?
彼得:我認為是的。隨機分組能夠打破學生的固定思維和角色定位,讓他們有機會與不同背景和能力水平的同學一起合作和學習。這種多樣化的合作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和創造力,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和分享。同時,隨機分組也能夠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承擔不同的角色和任務,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當然,我們也需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展和需求,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
Edu指南:對于那些在數學方面沒有天賦的學生來說,你認為重要的是什么?
彼得:我認為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關系和看法。他們需要認識到數學并不是他們的弱點或障礙,而是一種可以學習和掌握的技能。同時,他們還需要建立積極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數學。這種積極的心態和信念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信心,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和挑戰。
Edu指南:你在書中提到了自測問題,這與傳統家庭作業有什么不同?
彼得:自測問題是一種新型的家庭作業形式,它強調學生的自我評估和反思。與傳統家庭作業相比,自測問題更加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和學習效果。通過自測問題,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這種自我評估和反思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Edu指南:你提到白板在思考課堂中的重要作用,能具體說說嗎?
彼得:白板在思考課堂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變得可見化,讓他們通過書寫和繪制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同時,白板還能夠促進學生的交流和分享,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借鑒彼此的想法。在小組合作中,白板還可以作為學生們共同思考和協作的平臺,促進他們之間的合作和互動。因此,我認為白板是思考課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Edu指南:有些學生可能會覺得站立學習很難,你怎么看?
彼得: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學生還沒有適應這種新的學習方式。站立能夠讓學生更加專注和投入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減少他們的分心和干擾。同時,站立還能夠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姿勢改善。當然,我們也需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和舒適度,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調整。比如,可以為學生提供可調節高度的桌椅等設施,來減輕他們的身體負擔。
Edu指南:最后,你有什么建議給老師和學生,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教學或學習數學嗎?
彼得:對于老師來說,我建議他們嘗試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和創造力。比如可以嘗試建造思考教室、采用小組合作和隨機分組等方式,來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同時,老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和學習效果,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
對于學生來說,我建議他們不要害怕犯錯和嘗試新的方法。數學是一個需要不斷嘗試和探索的學科,只有勇于嘗試和犯錯才能夠不斷進步。同時,學生還需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和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數學。
其他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