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財經3月7日消息 當國內AI創業公司"蝴蝶效應"悄然上線其首款AI Agent產品Manus時,這場看似平靜的技術發布,卻迅速演變成席卷中文互聯網的"科技颶風"。
這款能全流程執行復雜任務的AI助手,以其顛覆性的功能演示視頻引爆社交媒體:從撰寫商業計劃書到實時追蹤全球股指波動,從房源數據分析到候選人畫像生成,Manus展現出超越傳統AI工具的"類人類"決策能力。
Manus此次的宣傳視頻、官網、聯系方式均為全英文版本。不過,從傳播效果來看,Manus在英文社群的影響力似乎不如中文互聯網。Manus在YouTube上發布的Demo視頻截至目前的觀看量為1.3萬次,收獲評論113條。而其在X平臺的官方賬號,則共收獲了35萬次瀏覽量,以及430條評論。
資本市場也做出劇烈反應:當日A股AI智能體板塊單日暴漲,150只個股漲停;科技KOL們的體驗測評視頻播放量突破千萬次。
更有戲劇性的是,首發當日官網服務器被迅速擠癱,限量發放的邀請碼在二手平臺飆升至5萬元天價。這場現象級傳播,被業界稱為繼ChatGPT之后的"中國AI Agent元年"開啟標志。
與傳統AI僅輸出文本結果不同,Manus獨創“過程可追溯、節點可編輯”的可視化界面。用戶在提交"撰寫年度營銷方案"指令后,不僅獲得最終文檔,還能實時查看AI是如何分步驟調用市場數據模型、創意生成引擎、排版工具的,甚至允許在中途調整某個子任務的執行策略。這種"透明化"設計顯著降低了專業領域用戶的使用門檻。
盡管團隊強調仍處于內測階段,但部分技術指標已顯露出競爭力:響應速度較同類產品快40%,復雜任務準確率達82%,支持20種主流文件格式的輸出優化。
多位業內人士提醒,Manus當前展示的仍是技術可行性驗證階段成果。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將實驗室效果轉化為商業價值,比如企業客戶的數據安全需求、多語言支持能力、合規性等問題都未體現。
Manus的爆紅直接刺激了國內AI Agent賽道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3月以來已有超過20家初創企業宣布推出類似產品。
行業觀察者認為,AI Agent的規模化落地必須突破"通用性陷阱"。參考微軟Copilot在GitHub上的成功路徑,Manus若能在特定領域(如醫療文書處理、法律合同審查)建立不可替代的優勢,才可能形成持續競爭力。
Manus的爆紅猶如投入AI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技術創新與商業變現交織的漣漪。當資本市場為“每個白領都將擁有AI副手”的未來愿景狂歡時,更需要理性審視:國產AI Agent既要避免成為概念炒作的犧牲品,也要防止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
這個屬于AI Agent的黃金時代,或許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