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咨詢:
YIBAO老師,你好。
看你的文章許久,在內心深處被治愈了,我想對你說出我的故事。
我一直不知道怎么跟我的母親相處,很為之痛苦,我發現我的生活只要是遇到她就會變的一團糟,這要是沒有她在我身邊,什么都挺順利的。其實我一直都在懷疑一件事情,是不是她不愛我呀,還是她在嫉妒我過得幸福,我也沒辦法能接受她不愛我的事實。
我也有自己的女兒,這讓我更加疑惑,怎么會有媽媽不疼愛自己的女兒呢。
跟你分享發生在我身上的幾件小事:
第一件是我很小的時候,我到現在還記得。小時候的我比較調皮,有一回興許是我把我媽惹生氣了,她打我直接用一串鑰匙往我頭上砸,瞬間我的頭就流血了。事后她趕緊帶我去診所,可是晚了,還是對我造成了無法抹去的傷害,我的頭上留下了很深的一道疤痕,內心深處也一樣;
第二件是有一次我跟她回外婆家,也不知怎么了,她一直罵我,我們步行的路好遠,走了那么久她還是在罵我。我沒有反駁,只是默默忍受,可是心里特別難受。突然一輛車朝著我直沖沖過來,我反應快,躲了下,只是被擦破一點皮。我媽也被嚇到了,她終于不再罵我了。那時我就在想是那輛車拯救了我呀,讓我可以逃過她的無休止的咒罵。
第三件是我高考。分數不理想,能讀大專,可她不讓我讀。家里也不是供不起,我爸也很支持,她就是反對,費了很多口舌她才答應讓我讀書。然而到了我弟弟上學,他三番五次鬧著不去,我媽呢哄著求著他上學。她對我和弟弟的態度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怎能不寒心。
還有我后來生頭胎,沒有家婆,我老公當時經濟條件也不是特別好,我們邀請她過來幫忙坐月子,我們還會給錢的,也不是讓她白忙活。可是她不愿意,寧愿看著我犯難也不愿幫忙,最后在姨媽的勸說下她還是來了,可我們經常吵架,我做什么事她都要過問。這也沒什么,關鍵是孩子半歲我弟惹了事,她逼著我給弟弟幾萬塊錢。我剛生孩子能有什么錢,沒給,她呢一氣之下回去了,把年幼的孩子扔給我,我還在上班呢,我找誰帶孩子。
我從來都沒有虧待過她,她幫我帶孩子期間我們經濟上非常困難,但還是給她買了金項鏈,衣服,我還要承擔給弟弟的生活費,已經做到這種地步,還是換不回來她對我哪怕一點點的關心和疼愛。我做了很多,希望得到她的回應,可每次也只有一次次失望。
我勸自己,“沒關系,我的孩子她沒有義務幫忙,我再難都不會請她幫我了”。我的生活越過越好了,她呢,總是旁敲側擊說讓我多對她好,要對我們家多付出。更為夸張的是,我弟結婚她直接讓我拿10萬塊,我的天哪,我需要幫忙的時候你在哪里,現在我是稍微過得好了點就問我要錢,憑什么呢?
她太偏心了,扎我的心。
慈母多敗兒,我那不成器的弟弟也是她造成的。
我的困惑和煩惱:如何處理跟母親之間的關系?她對我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真的是不愛嗎?還有我那麻煩的弟弟,其實我挺擔心他會影響我的婚姻生活的,他不按常理出牌,遇到錢上的事會威脅我讓我也過不好,這是我最怕的。我現在已經擁有還不錯的生活,可不想因為他們毀了我自己。
YIBAO情感說:
面對母親與女兒之間的這種令人困惑和痛苦的情感困境,就像是拆解一捆被歲月浸透的舊纜繩,每一股都纏繞著無法被言說的傷痛。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愛恨判斷題,而是兩代女性在時光暗流中的共浮沉。
我們想當然會希望這世間能多一點理解和寬容,尤其是親人之間,尤其是母女之間,畢竟活著都已經那么難了,為什么親人之間還要互相傷害呢?再說了,女性本身承載著社會和生育以及家庭事務的重壓,身為女性,母親不應該更理解和心疼自己的女兒嗎?但事實就是不是所有的母親都心疼自己的女兒,她們也有著自身認知和成長環境的局限性。
有的人和母親之間的關系,注定帶著生命中最深沉的痛苦。
怎么辦?接受和理解這種局限性的存在。
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一樣的,這個世界上有偉大的母愛,但也的確存在著讓人痛苦的情感,不是愛,可能還是傷害。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鏡中倒影的詛咒」,母親將自己無法接納的生命碎片(被壓抑的欲望、未實現的理想)投射到女兒身上。女兒每獲得一分幸福,都在印證母親當年的「失去合理」,這種認知失調會轉化成隱秘的攻擊性。
你幸福你過得好,她不會為你高興,可能還會嫉妒和對你冷嘲熱諷。
你的母親在她自身成長和她的原生家庭環境里,應該是有著自身的創傷的,她生活在父權制下的,與其說她是女性,思想上她是畏男愛男的,嫌棄自己是女性,這也導致她對兒子寵溺,對女兒是辱罵。只要兒子不幸了,她就會想著搜刮女兒來補貼兒子,因為這在她的潛意識里,是應該的。
神經科學最新研究顯示,在童年受過情感虐待的母親,她的大腦神經核會對子女的幸福快樂表現出異常的反應,這也未必是道德缺陷,而是生理上的代際創傷。不要試圖去改變她的認知思維模式,要承認客觀事實,接納她沒有那么愛的事實,但不要讓自己成為像她那樣的母親,我們可以通過跟自己女兒的關系來治愈自己。
「補償性育兒」會緩解你的焦慮,至于在內心深處受到創傷的你。
承認母親「愛無能」的真相,雖痛苦,但這也是破局的起點。
可以嘗試建立「情感防護罩」:當母親又說出刺痛的話語時,試著在腦中具像化——或許是她童年時某個受傷場景的借尸還魂。她無法治愈自己,也就投射到了你身上,以此來轉移她的痛苦吧。這種轉換也不是為傷害開脫,而是避免讓有毒的箭矢射向自己的心臟。
不要因為她的言語就懷疑、否定自身,你很好,你值得被愛,她不是那個能給予你真正母愛的人,那就好好愛自己,也不對母愛有過多期待。
該拒絕的拒絕,不要跟她袒露你的婚姻生活,或許你的初衷是想讓她為你高興,但你過得好未免會讓她產生嫉妒的心理:你過得那么好,怎么就不能幫幫你弟弟?她會對你想當然道德綁架。
不必過度親密接觸,該盡的孝道盡到,逢年過節發個紅包,偶爾買衣服,盡該盡的義務,其余的不多付出。
最終極的救贖,你母親未曾給予你的,你可以修復你們的母女關系在和你的女兒關系上。我們改變不了一個老人的長期如此的固有思維認知,但我們還可以改變自己,不讓女兒成為像我們一樣的「情感囚徒」,她應該是快樂幸福的,可以得到真正的有力量的母愛,而不是下一個「你」。
有些母愛注定是顆沒能發芽的種子,但當我們停止在鹽堿地里反復翻找,我們轉身便能看見自己早已長成開花的樹——這或許是我們刻意用自己的力量對「母親」這個稱謂最悲憫的超越。
很幸運,身為女性,我們自己會成為母親,會接納曾經的傷痛,看清自己和母親關系的真相,治愈自己。
不再抱怨,不再痛苦,想通了,世間萬物以及情感都是多樣性存在,都有局限性,我們盡自己所能。
今日話題:說說你和母親之間的關系?
作者:YIBAO,一手帶倆娃,一手寫文的90后寶媽,對,我沒有正式工作,寫文就是我的工作,我要寫文養兩個孩子,勵不勵志。社會議題、娛樂圈大小事、影視綜熱點評論、親子和婚姻情感我都在行,我還可以當情感咨詢師哦,要收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