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蘇塞克斯夫人。”
這句話不是出自王室官方聲明,而是梅根在Netflix節目《與愛同行》中的現場糾正。
在節目中,閨蜜明迪·卡靈隨口叫了她的本名“梅根”,結果她立刻打斷,強調:“應該是‘蘇塞克斯’。”
這一下,網友們的八卦雷達瞬間被炸響——都已經退出王室了,還這么執著于頭銜?
有人嘲諷:“既不想履行王室義務,又不愿放下王妃身份,雙標得太明顯。”
也有人理解:“那是她家庭的一部分,作為哈里的妻子,強調姓氏沒毛病。”
可問題是,梅根的“姓氏執念”,可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兒子阿奇的出生證明上,她就直接省略了本名“蕾切爾·梅根”,只寫了“薩塞克斯公爵夫人”,連凱特都用自己原名,她卻連這一點都不肯妥協。
而她的播客、采訪、商業活動,幾乎每一次公開露面,都在不斷強化“蘇塞克斯”這個標簽。
到底是夫妻情深,還是割舍不掉的王室光環?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梅根的“頭銜執念”,以及她在這場身份博弈中的真實盤算。
梅根的“姓氏執念”:從出生證到真人秀,全面綁定王室身份
先來看看她在各種場合是怎么用這個頭銜的——
阿奇出生時,她的名字被直接寫成“薩塞克斯公爵夫人”,而凱特的孩子出生證上,明明白白寫著“凱瑟琳·伊麗莎白·米德爾頓”。
這意味著什么?凱特接受了自己作為王室成員的普通身份,而梅根則在刻意強化自己的貴族象征。
再看看她的商業版圖,無論是Netflix紀錄片,還是Spotify播客,甚至是自創品牌“美國里維埃拉果園”,她都在有意無意地綁定“蘇塞克斯”這個姓氏。
網友調侃:“嘴上說不在乎王室,商業操作卻離不開公爵夫人身份?!?/p>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夫妻姓氏,而是徹頭徹尾的“品牌營銷”了。
很多人疑惑,既然梅根和哈里已經退出王室了,為什么她還這么執著于“蘇塞克斯公爵夫人”?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個身份,太值錢了!
2020年,他們宣布辭去王室職務,但保留了蘇塞克斯公爵夫人和公爵的頭銜。
這意味著,他們可以繼續用這個身份賺錢,但不用履行王室義務。
王室專家尼克·埃德的分析更是一針見血——
“如果梅根真的想在好萊塢立足,她必須打造自己的獨立品牌,而不是依賴‘公爵夫人’這個光環。
但她顯然不愿意放棄這個標簽,因為它能為她帶來更多商業機會。”
換句話說,她想要自由,但又不想放棄特權。
網友犀利吐槽:“這就像辭職不干了,卻還想繼續拿公司的名片。”
當然,梅根本人也有自己的解釋。
她和哈里多次在采訪中表示,他們堅持使用“蘇塞克斯”這個姓氏,是因為它代表著家庭團結,是他們孩子身份的一部分。
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問題是,如果只是出于家庭情感,為什么她連朋友在私人場合叫她“梅根”都要糾正?
更何況,她曾在2021年公開表示“不在乎頭銜”,結果后來又為孩子爭取“王子/公主”身份,前后矛盾得讓人摸不著頭腦。
機智的網友們已經看穿了一切:
“別裝了,梅根對‘蘇塞克斯’的執念,就是因為它能幫她賺錢?!?/p>
“她的品牌、她的曝光度、她的商業價值,全都建立在‘前王妃’這個身份上?!?/p>
“所以,她怎么舍得放棄?”
輿論兩極化:梅根的“頭銜戰”到底是贏是輸?
這件事曝光后,網友又一次炸開了鍋。
支持者認為:
“一個女人冠夫姓很正常,怎么到梅根這里就成了‘心機’?”
“她只是想保護家庭的完整性,不能因為她是梅根就過度解讀?!?/p>
但反對者的聲音更大:
“退出王室還緊抓頭銜不放,這不是雙標是什么?”
“別再打‘獨立女性’的旗號了,真正獨立的人,根本不需要靠頭銜維持影響力?!?/p>
“如果她真的不在乎,她為什么要在節目里糾正朋友?”
甚至有王室專家直言:“如果沒有蘇塞克斯,梅根還能是誰?”
梅根的處境,其實很尷尬。
她想要自由,不愿意被王室束縛,但她的商業帝國,又離不開“蘇塞克斯”這個品牌。
她想要塑造“獨立女性”的人設,但她的一切影響力,都建立在“公爵夫人”這個頭銜上。
這場王室身份的博弈,到底是她的成功策略,還是自我束縛?
頭銜能帶來關注,但唯有真實才能贏得人心。
那么,梅根的“蘇塞克斯賭局”,真的能一直贏下去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