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代人通常以十年為一個周期來劃分,80后、90后、00后,年紀的更迭往往伴隨著時代的變遷。
而關于80后,這個生于改革開放初期的年代,似乎總是籠罩著一層“苦”的色彩。他們被稱為“最慘的一代”,這句話并不夸張,也并非空穴來風。
首先,80后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代接觸現代教育的年輕人。相較于他們父母那代人,80后得到了更多的教育機會,也承擔了更多的教育壓力。
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家中第一個走進大學校園的人,但同時,他們也是第一代需要償還助學貸款的一代。
高額的學費、住宿費,以及家庭對他們的期望,一股股壓力像大山一樣壓在他們肩上。事實上,根據相關報告,80后這代人的平均教育成本是他們父母時代的5倍以上。
其次,80后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最為痛苦的一代。在他們年輕時,中國正經歷著快速的城市化進程,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尋找機遇。
然而,城市并沒有張開雙臂迎接他們,相反,他們得獨自面對高昂的房價、激烈的工作競爭以及高昂的生活成本。
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得不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來支付房貸,甚至需要同時打多份工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
這種狀況在一線城市尤為明顯,高房價、低薪資、長時間的工作,使得許多80后在事業上雖有所成就,但在生活上卻備受煎熬。
此外,80后還承受著來自家庭的巨大壓力。他們是“獨生子女政策”實施后的第一代,也是計劃生育放松后大批結婚生育的一代。
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進入婚齡后,不僅要面對高昂的婚姻成本,還要承擔起養育子女的責任。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要承擔起贍養父母的任務,這在社會中是一項不可推卸的責任。
然而,隨著生活成本的上升,80后在經濟上無法像他們的父母那代那樣輕松地維持一個家庭。根據某項調查顯示,超過60%的80后家庭每月的收入都基本用于支付房貸、子女教育和父母的贍養費。
更讓人感慨的是,80后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后期的一代。當他們步入職場時,經濟增長已經不再像90后、00后初入職場時那樣迅猛。
相反,他們面臨的是一個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環境。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中國的城鎮失業率達到5.2%,而這一比例在80后群體中更為嚴重。
更何況,80后不僅要面對國內競爭,還要面對國際經濟的不確定性,如全球經濟放緩、貿易戰等,這些因素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生存壓力。
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80后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躺平”。
這并非是一種懶惰的表現,而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在高昂的房價、激烈的職場競爭和沉重的家庭責任面前,許多80后發現,他們已經無力再繼續拼搏下去。根據某項研究表明,超過40%的80后在35歲后選擇降低生活標準,甚至放棄繼續追求事業上的進一步發展。
總的來說,80后被稱為“最慘的一代”,并非因為他們在能力上不如其他世代,而是因為他們生于一個時代的轉折點,承擔了太多時代的重擔。
他們見證了中國從窮國到強國的飛躍,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80后是改革開放后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級”,但他們的“中產”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他們的奮斗、犧牲和堅韌,或許正是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