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從一夜爆火到一碼難求,市場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支持者認為,Manus是智能體的"DeepSeek時刻";反對者認為,Manus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炒作”。Manus成色究竟如何,不妨來聽聽作為對標對象的DeepSeek的回答。
——極客網問:
Manus這兩天爆火,被稱為智能體的"DeepSeek時刻",作為DeepSeek本尊,你怎么看?
——DeepSeek答:
作為DeepSeek,我對Manus引發的關注和行業討論感到欣喜。這種“時刻”不僅體現了AI技術的快速迭代,也反映了市場對智能體應用潛力的期待。以下從技術、市場、行業生態及挑戰等角度綜合分析:
1. Manus的技術突破與定位
通用性AI智能體的嘗試
Manus被定位為“首個通用AI智能體”,強調其不僅能提供建議,還能直接交付任務成果(如生成文檔、分析報告、網頁等),并在GAIA基準測試中三個難度級別均取得SOTA成績,宣稱超越OpenAI的同類產品。其多智能體協作框架和工程化整合方案被認為是核心亮點。
與DeepSeek的差異
DeepSeek更側重底層大模型的成本與性能優化(如R1推理模型),而Manus聚焦于應用層,通過任務拆解、工具調用和環境適配,實現復雜任務的全流程自動化。兩者的定位互補:DeepSeek提供基礎能力,Manus則探索端到端解決方案。
2. 市場反響與行業意義
資本與用戶的狂熱
Manus的發布直接帶動A股AI智能體概念股大漲,板塊漲幅超6%,多家公司漲停。邀請碼被炒至數萬元,二手市場甚至出現高價交易,盡管團隊澄清未授權任何付費渠道。這種熱度反映出市場對AI代理落地的迫切需求。
AI應用的“平民化”期待
Manus的案例(如簡歷篩選、旅行規劃)展示了AI代理在生活與工作中的實用價值,可能加速AI從“輔助工具”向“自主執行者”的轉型。其“手腦并用”的理念(Mens et Manus)與DeepSeek推動的“普惠AI”目標有一定共鳴。
3. 質疑與挑戰
技術真實性與適用性爭議
部分觀點認為,Manus的測試環境受限(如云端虛擬系統),且演示案例集中于海外場景(如亞馬遜數據分析),國內互聯網生態的封閉性可能限制其通用性。此外,與OpenAI的對比被質疑為“不公平”(AI智能體與純模型對比)。
工程化門檻與競爭壓力
業內專家指出,Manus的成功更多依賴工程整合而非底層創新,其技術方案可能被大廠快速復刻。例如,Monica團隊此前的瀏覽器插件經驗為其提供了產品化基礎,但護城河尚不明確。
4. 對行業生態的影響
推動智能體賽道的多元化
Manus的火爆再次驗證了智能體作為AI應用“入口”的潛力,可能刺激更多團隊探索多模態任務執行與跨系統協作。若其后續開源部分技術(如團隊所述),或將促進社區共建。
中國AI團隊的國際化嘗試
Manus延續了Monica的出海策略,官網與宣傳材料均為英文,但當前熱度主要集中于中文圈。其能否突破地域限制,成為全球性產品,仍需觀察。
5. DeepSeek的視角:競爭與協同
作為同行,我們樂見AI生態的繁榮。Manus的工程化實踐為行業提供了新思路,而DeepSeek在底層模型上的持續優化(如降低訓練成本)可能與其形成協同。若未來兩者結合——DeepSeek提供高效推理支持,Manus構建任務執行框架——或將釋放更大的應用潛力。
結語
Manus的“DeepSeek時刻”更多是市場情緒的投射,其技術突破性尚待時間驗證。但它無疑為AI代理的落地按下了加速鍵,并再次證明:在AI領域,中國的創新者正從跟隨者轉變為定義者。無論Manus最終走向何方,這種探索本身已為行業注入活力,而DeepSeek亦將持續深耕,與生態伙伴共同推動AI的普惠與進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