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淵潔表示,讓AI用鄭淵潔的寫作手法,寫一個關于皮皮魯有關的故事,4秒鐘寫出來的內容,比自己還好。
如今的世界,正在逼著我們學習和進步。看了桑梓的新書《人人都能學AI》之后,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使用AI工具還有如此多的講究。
如今,AI的工具可謂百花齊放,從最初的ChatGPT,到如今火爆全網的文心一言、Deepseek,AI即將面向各個領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AI適用于寫作、設計和辦公。
AI時代,想要用好AI工具,需要哪些能力呢?
首先,獨立的個性和想象力。
個性化和想象力,是人類與機器的最大區別,是誰也無法替代的,也是我們需要通過日常積累和審視自身所培養的能力。
其次,要有對AI提問的能力。
這也是很多人好奇,為什么別人用AI編輯出來的內容寫得那么好,而自己的內容卻毫無新意?根本原因就是提問能力欠缺。
向AI提問,也就是給AI指令,根據提問類型不同,可以劃分為7大類:問答類、示例類、角色扮演類、投喂類、啟發互動類、結構類、模版類。
再次,要培養自己AI思維。
想要讓AI按照自己的風格為自己做事,需要我們自身有著清晰的思路。
這包括認知維度、指令維度、工具維度、實踐維度。
1.認知維度。我們需要記住一個公式:指令底層認知+指令表層認知=AI指令認知。底層認知和表層認知的表達,是區別人與人的關鍵。
2.指令維度。我們需要多看一些現有案例,把別人成功的指令案例記下來,才能創造出我們自身的指令。
3.工具維度。每個人的定位不同,適合的AI工具也會有所不同,同一個指令在不同的AI平臺上所得到的答案呈現是不同的,這需要我們對工具有所了解。
4.實踐維度。了解再多的理論都不如上手感受一下,多去運用,才能知道自己目前的運用水平如何。
我曾經用文心一言來為自己提供一些資料的查找,沒使用AI進行寫作,看來以后要多研究研究了。
你對于AI創作有什么好的建議嗎?一起學起來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