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信仰中,萬物皆有靈,于是在中國的歷史上便有了許多美好的節日,寄托著我們對幸福生活期望。而這些節日中最浪漫的,小君認為莫過于花朝節了。
傳說中,花朝節是百花的生日。在我們印象中,生日總有個固定的日子,但這百花的生日竟沒有個確切的時日。節期因為時代、地域的差異,有的在二月二日,有的在二月十二,還有在二月十五日的。或許因為節期的不定,因此難以形成統一固定的記憶,使得清代之后花朝節就漸漸被人們所遺忘了。但是,在舊時他也曾是個浪漫而生機勃勃的節日。
花朝節,源于古人對百花的崇拜。
在那古遠的時代,花象征著繁衍與生機。然而,漸漸地,這個美好的節日,逐漸演變成舊時文人雅士們雅集聚會的日子,更是青春少女們踏青祭花的時節。
但花朝節的起源如今卻難以追溯了。明代無名氏托古而作的《陶朱公書》稱花朝節源于春秋時代,且還為花朝節篤定了一個日子,稱:“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
但最早關于花朝節的記載出自晉人周處的《風土記》,稱花朝節源于三國兩晉時期,并載有:“浙間風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竟放,乃游賞之時”之說。
到唐朝,花朝節便成官方認定的節日只不過并非以花朝為名。據明朝人謝肇涮的《五雜俎》記載:“李泌請廢正月晦,以二月朔為中和節。”而這中和節便是融合花朝節,成為二月一個重要的節日,也正是中和節上有著諸多,拜花神、護花、簪花等典型的花朝節習俗儀式。于是,有了官方欽定,花朝的活動在唐朝又逐漸流行了起來。《舊唐書羅威傳》中亦有花朝節的載記載:“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只是此時的花朝節也僅僅只是上流社會文人墨客賞花踏青,吟詩作賦的雅致節日。
花朝節最鼎盛的時期應是在宋朝,此時花朝節已發展為全民娛樂的節日。宋朝的花朝節又稱“撲蝶會”,是個自上而下參與度極高的全民節日,且影響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賞花出游、種花栽樹、挑菜撲蝶、燃燈祭神、拈香祈福等活動,節日氛圍更加熱烈。
清代之后,不單單小年有了南北之分,花朝節也有了南北區別。南花朝在二月十二,北花朝則在二月十五,這或許是明朝小冰川期對氣候和生活的影響所導致。但清朝時期的花朝節依舊熱烈,各地各地的花神廟香火鼎盛,前往參拜的百姓絡繹不絕。
隨著清朝末期列強的入侵導致封建社會土崩瓦解,以及西方文化入侵,許多傳統文化逐漸被人們遺忘,花朝節也隨之衰敗,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僅剩江浙和西南的一些城市還零星保有花朝節的習俗,為花朝節留下了復興的火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