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看不一樣的風景
初見安(Ann Makosinski),任誰都會忍不住心里犯嘀咕:“上帝到底關了她哪扇門?”
29歲的安,已然是身家百萬的富婆,不僅擔任著公司CEO,還是美妝品牌的代言人。
瞧瞧她,五官立體得很,遠遠看去,仿佛混血版的三吉彩花;身材更是曼妙,走近一看,又好似溫柔版的Lisa S。
更讓人羨慕得不行的是,她還養著三只超級可愛的小貓呢。
不過啊,當你翻開安姐的履歷,才會驚覺,原來顏值在她眾多優點里,不過是最微不足道的那一個。
早在2009年,13歲的安就憑借一項發明震驚了世界。
她斬獲了Google全球科學展最高獎,一時間,各大媒體的頭條都被她的名字霸屏,“加拿大神童”的頭銜也隨之而來。
次年,她又成功入選福布斯“30歲以下改變世界人物”名單,在一眾佼佼者中脫穎而出。
而這一切,都源于她發明的一款神奇手電。
這款手電既不用充電,也無需電池,只要用手握住,就能散發出光亮。
有人對此嗤之以鼻:“太陽能、手搖的手電滿大街都是,這東西憑什么獲獎?”面對質疑,安只是微笑著,緩緩講起了一個故事。
每年夏天,安都會跟著媽媽回到菲律賓老家。
在那里,她結識了一位名叫瑪利亞的朋友。
瑪利亞總是滿臉愁容地說:“小安,我又掛科了。”
原來,瑪利亞不僅要操持家務、照顧弟妹、趕雞喂豬,等忙完這一切開始學習時,農村沒有電,天也早已全黑。
多年過去,安依舊對姐妹的遭遇心疼不已。
“我就想,能不能給她做一個不用電的手電呢?”
換做其他父母,可能會覺得這想法荒誕不經,可在安的家里,這個問題卻被鄭重對待,就像聯合國安理會議程一樣重要。
為啥呢?
因為這一家人,實在太“與眾不同”。
安的媽媽主修教育,畢業后卻成了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
爸爸學的是電影,最后卻當上了實驗室經理,還手握兩項醫學專利。
專業不對口,似乎成了這個家族的傳統。安完美繼承了父母的“叛逆”基因。
別的小孩養貓養狗,她卻跑去后院抓了只蛤蟆,說要和它結拜;別的女孩沉迷公主動畫,她卻對著居里夫人的故事樂此不疲。
要是普通父母,看到孩子這樣估計得以為撞鬼了,可安的父母卻開心得睡不著覺。
“小時候因為和別人不一樣,我們沒少被大人責備,后來就成了無聊的大人。但‘怪’,不正是孩子帶給世界的光嗎?”
安爸安媽相視一笑。
于是,3歲那年,安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件禮物——一大盒晶體管和電子元件。
這禮物在整個母嬰界都堪稱“炸裂”。
更讓人驚訝的是,安對這堆鐵疙瘩愛不釋手,從此研發的血脈徹底覺醒。
5歲時,她用紙皮做出了第一個發明:可拆卸神奇馬車;
6歲,她用廢紙研發出第一套桌游,還能完整解說獎懲規則;
8歲,她用老爸扔掉的破銅爛鐵拼出了一個相機。
“當然,那玩意用不了。”
她仰頭大笑,“不然就沒馬斯克啥事了,哈哈哈哈。”
很多女生都曾被“讀書無用論”影響,有人說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沒用,長大嫁個好老公才是正事。
但安媽卻每天給她“洗腦”:作為女性,這世上能給你真正自由的,只有學習!
安沒有辜負媽媽的期望。
6年級時,她參加首屆科技博覽會,對市面上的洗衣粉進行了成分分析,活脫脫就是現在網上的測評博主。
此后,安連續參加了10次博覽會,每個項目都與可持續能源相關。1
3歲那年,她拿出了那支改變她命運的手電。
在質疑聲中,安講述了瑪利亞的故事,隨后握住筒身,光芒瞬間亮起,仿佛在黑暗中握住了朋友的手。
消息傳出,全世界都稱她為神童,福布斯說她改變了世界。.
但安卻只是搖頭:“我能力有限,只夠給世界一點光。”
驚艷全國后的那個暑假,安回到了菲律賓。夜色中,她牽著瑪利亞穿過森林,手電發出的微光像螢火蟲般閃爍。
“你以后不用怕黑了。”她堅定地說。
少年成名,手握大獎,按常理,學工科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說不定加拿大高考還能加分。
然而,安的“叛逆”再次發作,大學時她報讀了文學專業。
理由浪漫得讓人動容:“每個夜晚,電流的微響和齒輪的轉動,都讓我想起山川回響,星環轉動。”
這不禁讓人想起《宇宙探索編輯部》里老唐說的話:“這不是普通的雪花點,這是宇宙誕生時的余暉。”
在大學里,安一邊與文豪巨擘進行思想碰撞,一邊又拿出新發明驚艷眾人。
留意到同學老是抱怨手機沒電,她直接研發出了一個“充電馬克杯”。
只要往里面倒熱水,就能把熱能轉換成電能,給手機充電。獎學金自然輕松到手。
有人納悶,同樣一天24小時,她為何如此“卷”?
安用最溫柔的語氣給出了最震撼的答案:“上大學前,我才擁有了人生第一部手機——一部翻蓋的老古董。”
刪掉多余軟件,舍棄無用社交,對安來說,閉門便是深山,讀書之處皆為凈土。
“擁有得越少,創造的時間和機會就越多。”這便是她的成功秘籍。
大學四年,她上綜藝節目、拿國際大獎、為TED演講,甚至還抽空給優衣庫當了回代言人。
網友紛紛感嘆:姐的大學比我一輩子還精彩。
然而,不招人妒是庸才。畢業前,安拍了一條短片,評論區卻充斥著1000條謾罵。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你作為一個科研女,為什么要擦脂抹粉?
原來,在不少人眼中,女性若想在科技圈有所成就,就得素面朝天、蓬頭垢臉。
但他們顯然找錯對象了。一個3歲玩蛤蟆、6歲擺弄電路、13歲登上福布斯的女人,怎會輕易被他人定義?
你說她不務正業?大學畢業,安轉頭就跑去紐約市的赫伯特伯格霍夫工作室學表演。白天在劇院里大放光彩,晚上則投入到綠色兒童玩具的研發設計中。
你看不慣她打扮得花枝招展?
那她就穿著瑜伽服去給科技圈大佬演講,踩著高跟鞋去戛納晚會彈琴。在年度女性之夜,安穿著吊帶短裙,隨著音樂在鏡頭前熱舞,自在又強大,滿是蓬勃的生命力。
她用行動告訴世界:
別想定義我。我可以穿公主裙搞發明,也能畫煙熏妝做研究;我可以穿上短裙做時尚超模,也能卸下妝容去南極探險。
19歲那年,安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世人總希望女性按照他們的期望而活,你優秀,他們否定你,你努力,他們孤立你。而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向前,絕不止步。如果我能走在前頭,女孩們就不會害怕。”她也確實說到做到了。
如今,安創建了自己的科技公司,擁有多項專利,身家過百萬。她嘗試當演員、給品牌做模特,還成為了美妝的代言人。
她一直熱愛文學,便抽空去被稱為“加拿大最難進的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考研。
“我們的世界千瘡百孔,但幸好有藝術、文學和科技,縫縫補補。”
掐指一算,她才不過二十多歲。
安依舊喜歡坐在窗前,搗鼓那一桌子電子元件和晶體管。“這20年來無數個夜晚,我抬頭看著星空無限,低頭看著元件運轉。我沒空理會別人怎么說,叫我神童還是笨蛋,我只在乎宇宙和明天。”
高校邀請她去演講,有學生提問:你以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演員,模特,商人,還是發明家?
安抬起頭,一道光打在她的臉上。
“我只想繼續做那個手電筒女孩。在黑暗中,給世界一點光。”
鮮有人知,大學時期的安還寫過一本兒童讀物,主角是一個熱愛發明的奇怪小孩。
在初稿結尾,安抄下一句阿多尼斯的詩:“前行,不要停下,即便你不認識路。為你指明路的,不是停止,而是前進。”
對了,那個小孩的名字,就叫小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