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在《周易》作者心目中是最理性的社會狀態,天地相宜,陰陽相交,萬物自然通泰。所謂泰,便是通的意思。泰隨在履之后是因履卦乃是因為審慎地制定和踐行法制社會規則后,人人謙遜而有禮后,社會必然和諧通泰。
在餞行履道之后,人人知規而循禮,社會一片祥和,而而上下之交也不僅僅只是形式上的相交,而是君臣、上下級之間志同道合之交。這不管對于一個,或是一個企業、團隊都是欣欣向榮,力圖發展的好時機,更是通泰的時代。所謂“泰”便是通泰的意思。在人事上是君子小人各得其位,上下協力共贏。體現在卦象天道上就是陰陽相交且和暢,使得萬物興榮。
泰卦的結構是乾下而坤上。乾坤代表陰陽二氣,乾為天為陽氣,坤為地為陰氣。陽氣有下降之勢,而陰氣向上升騰,陰陽二氣必然相交則使萬物生生不息。表現在人文社會中則是,上級為尊為陽,而下級為卑為陰,上下尊卑的交合,使人們意見統一,社會和諧。
卦辭:泰,小往大來,吉亨。
在《周易》中,陰為小而陽為大;自內而外為往,而由外至內為來。小往大來便是體現了泰卦的卦象體現的是陽氣由上向下降,而陰氣則由下往上升,這就造成了陰陽相交的局面,陰陽和暢則萬物生生不息,天地自然是通泰。
由此引申到社會人事,尊者為大,卑者為小,因此所謂小往大來便是君以禮使臣,而臣以忠事君,亦是陰陽和諧交融,君臣志同道合,這社會便會蒸蒸日上,自然是吉祥亨通的。
泰卦六爻便是以比喻的手法表現了在通泰的興盛之世,人們是如何居安思危,合作共贏的。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初九以比喻的手法,體現在生逢盛世,人們志同道合,協同上進的趨勢。
茅草的根系在地下是相牽連的,因此我們一旦拔起一根茅草,那么同根系的大片茅草都會連帶著一同出土。這體現的便是社會俊才們協同進取的景象,而體現在卦象上便是初九、九二、九三志同道合,一同上進,這便是一陽動而三陽俱動。
畢竟初九以陽剛居下位,陽爻剛健又能為且位正,居于最下必然力求上進。而在這和順興盛的時代,能力強且三觀正的初九不會只謀求自己一個人進取,他還會謀求與志同道合的同道人互相扶持,相互協助,同心同德一同進取,這自然是相當好的事情了。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二是泰卦成卦之主。他以陽爻謙居陰位,且得中。有能力且個性上陰柔相濟,進退得宜,處事不偏不倚,雖然身處下位,卻是個有能為又上進的人,所以受到與其正應的仁順之君六五的信任。
而爻辭也用了四個詞語來描述九二的特性,而這四個特性兩兩成對,卻帶有相反的意義。所謂“包荒”說的是具有極大的包容心,能容污納垢,包容荒穢小人,畢竟起于底層者欲成大事,必須有寬廣的胸懷,方能成就一番事業。但與成大事光有胸懷也不夠,還需有足夠的魄力,要剛毅果決,勇于革新,這便是“用馮河”。馮河本是嘲諷有勇無謀之人魯莽行事,無舟而過河,涉水過激流的涉險行為。但放在泰卦場景,起于低微的九二受到九五仁順之君的信任,若欲上進,就需要有一定魄力,承擔變革的風險勇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不遐遺”則是,賢者遠亦不棄,而“朋亡”則是不結黨營私之意。結合起來說就是在人際關系上不偏不倚,光明而中正。這些成大事的條件九二都擁有,因此爻辭贊其得尚于中行。
可見要成大事不但要有胸襟還要有氣魄有勇氣。即不遺棄遠賢,也不結黨營私,畢竟他心跡光明,度量宏大。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泰卦三陽爻皆有上進之志,且初九、九二的上進之道都是充滿光明的,然而到了九三,爻辭便提出了告誡。畢竟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正如爻辭所言:“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前進的道路不可能總是平地而沒有險坡,人生的道路不可能總是前進而沒有往復。
畢竟九三爻所處的位置是內卦乾體之極,依世道規律,泰極則否,陽極則陰。泰卦由三陽爻三陰爻所組成,九三的位置已經處于泰卦的陽健之極,就如同人生達到了巔峰,便要開始走下坡路的趨勢了。因此,九三處泰之陽極,便要做好由陽健入陰順的準備了,泰極了,亦是入否的前奏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做好心態調整了,做好居安思危的心理準備了。此時我們需要對前路之艱難有所了解。然而越是面對艱險,就越要守正以求無咎。事已至此,過分擔憂也無濟于事,誠守自己所相信的正道,不僅可以避害,還是有福慶可享的。
九三所面對的事自然規律的變化,這世間福禍相倚,否泰相循,處極盛時候,便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處逆境時也無需消沉沮喪,只需誠守正道,相信自己,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免咎避禍,說不定還能有好的前景。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泰卦的主旨就是陰陽相交,因此內卦三陽爻在初九的帶動下,同心同德向上求索;而外卦三陰爻也在六四的帶領下,偏偏而下,與三陽爻交匯,自此方形成陰陽交泰的局面。所謂翩翩不富,就是三陰爻相攜下降,其鄰便是六四的近鄰六五和上六。《周易》以陽為富,而陰為不富,但凡提到不富便是陰爻,但卻也不是所有陰爻都屬不富,在泰卦中陰爻以不富為自謙,恰如君子自謙稱呼“不才”,而偏偏則是成群錯落向下與陽爻交匯的場景。
六四正處于上下卦之交,在泰卦中亦是陰爻相交之際,且六四陰爻居陰位,柔順謙遜,當此上下之際,便率先向下與陽爻相應,自然也就帶動著六五與上六一同向下了。三陽爻翩翩向下,皆屬虛心誠意下降應陰爻,因此即便不互相邀約告誡,也都不約而同而來,由此而形成了泰卦上下一心,陰陽合德和諧局面。
象辭所謂“失實與不富同好”,是因《周易》中,陽為實,陰為虛。在一個團隊中,不能只有抽象的策略而沒有實干的人,因此唯有上層決策與實干的繼承相輔相成,同心同德才能共同帶動團隊奔赴成功之道。而這所需要的便是決策層謙遜禮敬下層,而基層以積極實干配合上層策略,才能讓整個團隊成為一個整體奔赴共同的目標。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帝乙歸妹是先秦時期的一個典故。帝乙是商紂王的父親,他曾將自己的妹妹下嫁給諸侯姬昌。帝王的妹妹雖貴為皇族,但下嫁給臣屬也需要屈尊順從夫家才能求得家和萬事興的福祉。這便是帝乙歸妹,以祉元吉之意。
六五爻依然是以比喻來說明:即便貴為決策者,為了團隊的和諧發展,也需要謙和任賢聽取下級的意見。且六五以柔順居君位得中,因此本就是仁厚柔順之君,且有中德,行中道,可以主動自覺的配合實干有又有魄力的九二,便是中以行愿也。因此九二能成就事業,自然也離不開作為決策者六五的全力支持。
可見職位再尊貴,也需依仗下面實干的人。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需上下和諧,尊者主動應和下位者。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才是團隊發展的福祉。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若從泰卦整體而言,到了九三爻就已經是陽剛盛極而至巔峰時,因此九三爻便已經提醒我們需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了。而發展到上六時,便已經到了泰極否來的局面了,我們也將面對一個由治轉亂的時代了。
但泰卦的興衰更迭并非因人禍之亂,而是由于天地間不可抗拒的規律,在古書中稱其為天命。然而天命自有其運作的規律,因此有能為的人在泰卦九三時候就已經預知了上六衰亂必將到來了,這并未什么未卜先知,只不過是參透了人事興衰更迭的規律罷了。
所謂的城復于隍,就是城墻傾覆在干涸的河溝里。城是城墻,而隍則是城外無水的護城溝壕。在上古時期,城墻本就是在城外挖掘溝壕的泥土壘砌而成,以此作為保護城池的措施。當城墻復傾于溝壕,預示了城池由盛轉衰了,便是泰的終結而否的開始。這是歷史的悲劇,卻不會因人的意愿而轉變,是人類社會不可抗拒的固有規律,即便是堅守正道也難免遺憾的結果。
此時我們只能面對這個嚴酷的現實,即便是興師動眾也無濟于事,因此爻辭告誡,勿用師,即便發起戰爭也不過徒增戰禍罷了。畢竟,當國勢衰頹的時候,即便是君王的政令也只能觸及自己身邊近處了
此時能做的,唯有少折騰多休養生息,以如今的話說,就是能茍就茍,盡量減少損失,努力熬過衰亂,等待否極泰來之時。畢竟,這世間不可能長盛,也不可能長衰。
其實在泰卦中所強調的并不是盛世,而是身處盛世應該如何上下溝通和暢,分工明確力求持盈保泰,盡量延續通泰盛世。
天道有盛衰,人世有禍福,在鼎盛之時就要居安思危,才能在意外災害來臨的時候,將損失減少到最低以達到“保泰”的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