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女士最近遇到了一個大問題—她突然開始頻繁失眠。以前,她總是一沾枕頭就能進入夢鄉,但現在,她每晚都翻來覆去難以入睡,即使睡著了也睡得很不踏實,常常半夜醒來后再也無法入睡,還伴有心慌的癥狀,越是睡不著,心慌的感覺就越強烈。
晚上睡不好,白天的徐女士也顯得無精打采,坐在辦公桌前時常犯困和心慌,工作效率也明顯下降。同事們給她出了很多主意,比如數羊、運動、泡腳等,但都沒有效果。她甚至嘗試了安眠藥,但失眠和心慌的癥狀反而更加嚴重了。直到這時,徐女士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去醫院尋求治療。
經過檢查,醫生告訴徐女士,她患有室性早搏,這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其特點是心跳節律突然提前,然后出現一個較長的間歇。徐女士很困惑,她一直以為失眠是因為熬夜或壓力大,怎么也沒想到會是心律失常在搗鬼。
醫生解釋說,心律失常確實可能導致失眠。一方面,心律失常患者因為擔心病情,心理負擔較重,容易因為焦慮或抑郁的情緒導致失眠;另一方面,心律失常會導致神經、體液、內分泌失調,使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從而引起失眠多夢、心慌、胸悶、氣短等癥狀,進一步影響睡眠質量。
為了改善徐女士的失眠和心律失常癥狀,醫生建議她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成藥參松養心。參松養心具有雙向調律的作用,能夠顯著緩解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慌氣短、乏力等癥狀,同時其中的酸棗仁成分還可以改善失眠多夢。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在第二十一屆國際絡病學大會上,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黃從新教授也分享了參松養心在治療心律失常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參松養心可有效降低持續性房顫患者射頻消融術后一年內復發風險40.4%,顯著降低術后3個月及6個月房顫持續時間和房顫發生頻次,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良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心血管病領域頂級期刊《歐洲心臟雜志》,為房顫患者提供了創新、有效、安全、可長期使用的優化方案,也為中醫藥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藥物治療外,醫生還給徐女士提供了一些生活方式的建議。她建議徐女士在睡前采取右側臥的睡姿,保持身體自然屈曲,這樣有利于血液的回流,減輕心臟負擔。如果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的癥狀,可采取半臥位或30度角坡度臥位。此外,睡前不要進食過多食物,避免大腦和心臟因缺血而影響睡眠。同時,睡前也要避免看令人興奮、激動的比賽或節目,以免因情緒激動和精神緊張誘發心律失常。
在此,也要提醒大家,如果出現失眠伴有心慌、胸悶等癥狀時,不要單純當作失眠來治療。首先要排除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以免耽誤病情進而引發嚴重后果。希望所有受到心律失常和失眠困擾的朋友們能夠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入睡方法,享受美好健康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