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健委醫政司發布《關于開展醫學檢驗醫師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啟動醫學檢驗醫師管理試點。
顯然,這必將成為中國檢驗醫學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
檢驗醫師作為一個長期提出、沒有解決、到現在影響檢驗科發展的問題,開展檢驗醫師管理全國試點會給中國檢驗醫學發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01
職能重構
從"樣本處理中心"到"臨床決策樞紐"
對于檢驗人自身而言,首先面對的是角色的質變。
試點工作明確將檢驗醫師納入醫師管理范疇,這意味著檢驗醫師的執業資格、執業范圍、權利義務等將得到進一步明確和規范。這是檢驗醫師"身份模糊"、"職責不清"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的第一步。
試點工作強調檢驗醫師要具備扎實的臨床醫學知識和檢驗專業技能,這將推動檢驗醫師隊伍向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未來,檢驗醫師將不再僅僅是"操作機器"的技術人員,而是能夠獨立分析檢驗結果、參與臨床診斷和治療的"臨床醫生"。
同時文件明確賦予檢驗醫師"報告審核-專業解讀-診療建議"三位一體的新職能。這意味著檢驗醫師需從實驗室走向病床邊,參與MDT會診、異常結果臨床溯源等核心診療環節,讓檢驗與臨床跨學科協作常態化。
從學科地位重塑的角度出發,檢驗科從"輔助科室"轉向"臨床決策支撐平臺"。
在完成臨床檢驗報告審核、簽發基礎上,為臨床醫師提供檢驗結果專業性解讀,并提出增加必要的檢驗項目等處置建議。在DRG/DIP支付改革中,檢驗數據對臨床路徑優化的價值將直接轉化為醫院運營效益。
02
檢驗醫師全國推廣
亟待解決的問題
1.招生生源嚴重不足
檢驗醫師規培現階段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是生源來源嚴重不足。
由于醫學檢驗專業本科學制由五年改為四年,畢業生無法報考執業醫師,導致招生對象主要是2012年前畢業的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和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生,而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愿意參加檢驗醫師培養的人很少。
而且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臨床檢驗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嚴重匱乏,有些住院醫師是通過臨床調劑后進入檢驗專業,對檢驗專業的認知及自身心理準備不足,往往規培效果不佳。
這些情況即使是華西醫院、瑞金醫院、邵逸夫醫院這樣的頂尖三甲醫院也難以避免[1-3]。
所幸,2022年教育部正式批準開展檢驗醫師培養改革試點,在國內首批設立檢驗醫師培養試驗班,采用“臨床醫學本科+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碩士”培養方式,試驗班已于當年秋季開始招生。
首批開辦的高校包括重慶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5所高校。
2.復合型人才短缺
既精通實驗室技術又具備臨床思維的檢驗醫師存量不足,這可能成為試點推進的最大瓶頸。
多數規培醫院具有醫師資質的帶教老師不充足,且存在帶教師資能力參差不齊,技師擔任帶教醫師的現象;而且帶教老師自身臨床知識掌握可能也較薄弱,教學方式尚在摸索中。
并且多數培訓基地在規范化培訓課程與計劃中缺乏檢驗專業理論的系統培訓,學員的培訓流于形式,培訓后的學員仍然不具有參與臨床咨詢與解讀檢驗結果的能力[2]。
浙江省檢驗醫學科專業的結業考核通過率為74.5%,同期住院醫師結業考核總體通過率為97.1%,其中臨床實踐技能是薄弱環節[1]。
3.職業發展路徑尚未走通
檢驗技師的職稱晉升已經有了清晰的路徑,從檢驗士、師、主管、副高、正高和其他專業別無二致。
而檢驗醫師目前僅設置有中級職稱,暫無副主任檢驗醫師和主任檢驗醫師的晉升序列。檢驗醫師的職業道路尚未打通。
江蘇某醫院的檢驗科王醫生就表示,雖然他早在2017年就考了執業醫師證,但他以此向領導申請去三甲規培卻被領導以單位缺人的理由拒絕。中級考試先考了379技師序列第二年想考352醫師序列被告知一旦考上前一年的技師中級就要作廢。
對于有志在檢驗領域發展的檢驗人,自然不會甘心職稱停留在中級,只能無奈選擇技師序列。
4.激勵機制缺失
目前各地臨床實驗室檢驗人隊伍中擁有執業醫師資格的檢驗人不在少數。但很多醫院事實上并沒有設立檢驗醫師崗位,或者設置有但檢驗醫師和檢驗技師區分不清。
崗位設置都沒有加以區分,自然在薪酬激勵機制上也不會有制度設計,導致現有檢驗醫師的積極性不高。
這點在《通知》中有明確要求:要為醫學檢驗醫師提供必要的工作、學習條件,合理確定其薪酬水平,充分調動醫學檢驗醫師積極性,形成穩定的醫學檢驗醫師隊伍。
5.醫保配套滯后
想要建立可持續的激勵機制,首先要明確錢從哪來。
對于檢驗結果深度解讀、MDT參與等新增服務都尚未建立明確的收費項目和標準。
如果一味在科室內部分配上入手,肯定會直接導致科室內部矛盾,將制度缺陷轉化為技師和醫師之間的矛盾,不利于行業長遠發展。
對于這個問題,前段時間江蘇省NIPT價格調整公示的發布可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
江蘇省將項目單次總費用分為診斷服務+檢測服務費用,診斷服務指的是副高以上具備產前診斷資質的醫師對結果審核、評估并發放報告。
可見,這類醫保配套的相關政策在檢驗醫師的發展中也可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03
檢驗醫師開始試點
技師怎么辦?
檢驗醫師試點推行對現存的檢驗技師和無法考取執業醫師資格的檢驗專業學生勢必產生沖擊。
1.崗位職責的明確化與割裂
檢驗醫師試點可能推動檢驗科內部崗位的進一步分化。檢驗醫師將承擔結果解讀、臨床溝通、項目設計等更高層次工作,而檢驗技師則繼續從事技術操作和實驗室常規工作。這種分化可能加劇兩類群體的職業壁壘,導致技師在臨床決策中的參與度進一步降低,甚至面臨“技術工人化”的困境。
以檢驗規培為例,面向的是醫學檢驗五年制和臨床醫學,培訓年限 3 年;針對檢驗技師的規培,培訓年限一般為 2 年。
因為檢驗技師規培并不屬于國家衛健委規定的醫師規范化培養范圍內,獲得也是醫院而不是國家衛健委核發的規培證書。
圖源四川某三甲醫院官網
2.晉升通道的差異化
檢驗醫師可參與醫師職稱晉升體系(如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而檢驗技師只能通過技師職稱晉升(如主管技師、副主任技師)。前者晉升需下鄉或援外,考試難度更高,導致技師職業天花板更低。
3.學歷門檻的隱形提高
試點可能加速檢驗科招聘向“醫師化”傾斜。部分三甲醫院已出現“博士競爭技師崗”現象,而四年制本科生因無法考取醫師資格,可能被擠壓至基層醫院或與專科生競爭。檢驗醫師規培同檢驗技師規培雙軌并行,實質上成為就業隱性門檻,非規培生可能面臨崗位排斥。這點在四川、北京等實行檢驗規培較早的地區已經有所體現。
無論如何,此次改革正標志著檢驗科正式從幕后走向臺前。對于檢驗工作者而言,這既是擺脫"儀器操作員"刻板印象的歷史機遇,也意味著知識結構、工作模式的顛覆性變革。
那些能快速掌握臨床思維、精通精準檢測技術、善用數據賦能診療的檢驗人,將成為這場變革的最大受益者。
改革的號角已吹響,你準備好迎接檢驗醫學的"新時代"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