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西藏阿里地區相關部門領導一行蒞臨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以下簡稱 “深跨協”),就南亞對外貿易(面向尼泊爾和印度)、口岸貿易、中藥材通關以及跨境電商直播等重點議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此次到訪旨在加強區域間合作,推動阿里地區特色產業的跨境發展。
阿里地區詳述地區特色與現狀
到訪人員陣容強大,涵蓋阿里地區多個關鍵部門。阿里地區投資促進局黨組書記盧青山詳細介紹了阿里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文化底蘊及發展潛力,強調阿里作為西藏“西大門”的區位優勢及“神山圣湖”文旅品牌價值,讓深跨協對阿里地區的產業基礎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地區商務局副局長蒲東則補充分析了阿里普蘭口岸的貿易現狀,聚焦當地地理位置優勢、邊貿現狀等內容,深入剖析了阿里地區在對外貿易中的潛力與挑戰。藏行阿里分行紀委書記、副行長李嘉陵分享了當地銀行政策,包括融資、結算等多個方面,為企業的穩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跨協建言獻策,聚焦南亞市場,共謀邊貿發展
會上,深跨協會長王馨結合阿里地區地理位置優勢及特色產品(如高原藥材、畜牧產品等),詳細分析了當地與南亞邊貿的潛力,針對銀行政策、跨境物流以及邊貿協定等關鍵環節,王馨會長提出了一系列極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在銀行政策方面,她建議進一步完善銀行政策支持體系,優化融資渠道和稅收政策,為邊貿企業經營提供更多便利,降低企業的資金壓力;對于跨境物流,她強調要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物流效率,確保阿里地區的特色產品能夠快速、安全地抵達南亞市場;在邊貿協定方面,她提醒要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相關協定條款,爭取更多的貿易便利和優惠。她強調,深跨協作為連接國內外電商企業的橋梁及推動區域跨境貿易中的促進作用,將積極推動阿里地區與跨境電商企業的合作,為阿里特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有力支持。同時,王馨會長還結合深跨協的資源和經驗,為阿里地區在對外貿易中所面臨問題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和方案。
展會助力品牌,產業帶賦能出海
深跨協副會長單位代表顏赟赟律師則詳細介紹了深跨協即將舉辦的616展會。她表示,該展會將為阿里地區的特色產品提供一個展示和宣傳的平臺,有助于提升阿里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顏律師還強調了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深跨協在品牌建設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經驗。
產業帶經理胡國武則重點關注中藥材領域,深入了解中藥材的源頭等情況,為產業帶選品多樣化出海尋求更多可能性。
交流成果豐碩,共期未來合作
此次交流活動氣氛熱烈,雙方還就跨境電商直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雙方一致認為,跨境電商直播是當前電商行業的新趨勢和新機遇,將為阿里地區的特色產品提供一個更加直觀、生動的展示平臺,雙方還圍繞重點關注領域進行了充分溝通。阿里地區相關部門表達了對借助深跨協平臺和資源,推動當地對外貿易和跨境電商發展的期待。深跨協方面也表示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助力阿里地區特色產業拓展海外市場,共同探索跨境貿易的新模式、新路徑,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未來,深跨協與阿里地區有望在更多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攜手推動南亞對外貿易和跨境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區域經濟的繁榮注入新的活力。
阿里地區簡介
# 地理位置與戰略重要性
阿里地區位于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北接新疆和田地區,東鄰那曲市和日喀則市,西南與印度、尼泊爾及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達1400余公里,國土面積33.717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亞洲水塔”核心區、國家安全屏障的西部戰略要地。作為西藏面向南亞開放的“橋頭堡”,阿里擁有普蘭國家一類通商口岸及6條傳統邊貿通道,依托G219、G317國道主干線及昆莎、普蘭兩大機場(普蘭機場已通航),形成“公路+航空”立體交通網絡,鐵路建設進入前期勘探階段,正加速融入“一帶一路”南亞走廊。
# 產業發展總體趨勢
阿里地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105.85億元,同比增長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5%。產業格局呈現“綠色礦業引領、文旅商貿驅動、清潔能源支撐、循環經濟賦能”的多元發展態勢。
# 傳統優勢產業及轉型升級
畜牧業作為“中國絨山羊之鄉”,阿里白山羊絨纖維細度(12-13微米)、純度、光澤度世界領先,存欄優質絨山羊35萬只,年產羊絨約200噸,被譽為“軟黃金”。升級方向:推進“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建設(存欄7441頭),推廣“合作社+牧戶”模式,打造高原特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
手工業以國家級非遺項目為核心,包括古格宣舞、普蘭服飾(4項國家級非遺)、尼泊爾木碗、印度香料手工藝品等,形成“非遺+旅游+商貿”融合模式。2024年扶持本地文創公司設計237種文創產品,開發“古格壁畫”系列衍生品,推動手工藝向品牌化、高端化升級。
# 新興產業發展態勢
綠色礦業鹽湖鋰資源:探明儲量折合碳酸鋰超100萬噸(占西藏70%),重點開發麻米錯(年產5萬噸)、拉果錯(零碳提鋰)等四大鹽湖,規劃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儲能項目,力爭2030年產能突破20萬噸。
超級銅礦:改則縣多龍礦集區銅儲量1200萬噸(品位0.6%),金龍銅礦應用“智能爆破+無人運輸”技術降低能耗30%,規劃高原特高壓電纜及新能源汽車電機生產線。
清潔能源年日照時數2900-3400小時,太陽能輻射7000兆焦/平方米,建成噶爾縣800兆瓦光伏電站(年發電12億千瓦時),配套200兆瓦時液態空氣儲能系統,綠電覆蓋礦區90%以上生產需求。
低空經濟與通用航空昆莎機場、普蘭機場通航能力提升,規劃建設通用航空網絡,發展低空旅游(岡仁波齊空中觀光)、應急救援、物資運輸等業態,助力構建“世界級高原旅游目的地”。
# 邊貿物流與多國通關便利性
口岸與通道:普蘭口岸2024年進出口額2740.93萬元,出入境1.5萬人次;唐嘎邊貿市場年交易額超960萬元,外貿區商鋪196間,內貿區商鋪105間,涵蓋尼泊爾手工藝品、印度香料等50余種商品。推進斜爾瓦界河大橋、普蘭口岸至尼泊爾胡木拉縣公路建設,優化丁嘎、拉孜拉等邊貿點運營機制,探索“雙向投資”模式(出口藏香、電子產品,進口尼泊爾中藥材)。
通關創新:引進中藥材資質企業,落實《國家藥監局增設普蘭藥材進口口岸公告》,打通尼泊爾藏紅花、印度香料快速通關渠道;與G219推廣聯盟共建文旅互推機制,在北京、成都等5市設立營銷中心。
# 旅游業發展
資源與品牌:擁有216處旅游資源,開放24家景區(國家4A級2家:岡仁波齊-瑪旁雍錯、札達土林),2024年推出《緣起象雄·古格遺風》等文旅劇目,惠民演出1700場次,發放“勇士證書”6萬張。推進岡仁波齊-瑪旁雍錯創建國家5A級景區及世界雙遺產,建成智慧旅游平臺,打造普蘭多油村、科迦村等邊境旅游示范村。
文旅融合:俞敏洪團隊直播曝光7000萬人次,“冬游西藏”活動獲自治區領導肯定;推出“全民門票減免”“軍屬五日游”政策,帶動旅游消費增長45.1%。
# 政策支持與產業援藏
專項規劃:出臺《西藏自治區鹽湖鋰/銅資源開發規劃(2023-2030)》,2024年簽約“一銅四鋰”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引進紫金礦業、中石化等企業,帶動就業5000人。
循環經濟:工業固廢資源化率80%,銅礦尾礦制成環保建材,生活垃圾熱解發電供3萬戶使用;推廣“畜糞—沼氣—有機肥”模式,年產有機肥10萬噸。
援藏協作:依托“兩省三企”機制(河北、陜西援藏),開展文旅招商會簽署4.06億元項目,在高鐵、新媒體平臺全域推廣“天上阿里”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