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正式進入兩會時間。
今年,民生議題依然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尤其是養老方面,從數量和深度上都有提升,充分反映出人口老齡化加速背景下社會各界對養老問題的緊迫關切。
跟大媽一起看看吧,您最期待哪條落地?
建議城鄉居民養老金10年之內翻一番
全國人大代表張翼
城鄉居民養老金由“國家財政補貼+地方財政補貼+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地方政府能夠提供的財政補貼也有所不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張翼建議:“如果從2025年開始每年月均提高養老金20元,財政收入有保障的話,(每月)增加30元,十年下來累計凈增加300元左右,再加上個人繳費與政府補貼部分總計應該達到500到600元。爭取在10年之內使基礎養老金翻一番,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候,使農村居民養老金的總額能達到每月500-600元左右。”
建議農民養老金與務農年限掛鉤
全國人大代表沈燕芬
全國人大代表、“90后”返鄉新農人沈燕芬表示,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超2億農戶發展,但臨時用工、季節工等農村靈活就業群體社保保障度依舊較低。
她建議,創新“合作社+財政+農民”三方共擔機制,破除參保年齡限制;養老金與務農年限掛鉤,對高齡農民增發“務農貢獻津貼”;探索“以工養老”彈性保障模式,讓農民“種地也能攢養老錢”。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提供高質量養老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黃東紅
提出整合居家、社區、機構養老資源,構建覆蓋城鄉的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重點解決城鄉服務差距和供需不匹配問題。
黃東紅建議,通過擴大覆蓋面、完善籌資機制、提升服務能力、加強監管和借鑒國際經驗,逐步解決長護險目前存在的問題,推動長護險可持續發展,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提供更好的保障。
引導更多年輕人進入養老服務業
全國政協委員許玲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許玲發現,盡管養老服務機構與設施的數量有所增加,但護理類人才的供給速度卻遠遠沒有跟上步伐。
“然而,現在的很多求職者特別是年輕人,不愿加入養老護理員隊伍?!倍喾阶咴L,許玲找到了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就業觀念轉變、社會觀念影響、薪資待遇不盡如人意以及工作內容繁雜且挑戰大等。
許玲呼吁高校開設養老護理專業,定向培養復合型人才,提升職業資格認證含金量;通過行業體驗消除年輕人對養老行業的偏見。
發展社區醫院、推進養老相關法律制度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魯曉明
魯曉明特別關注了社區醫院的發展潛力。他發現很多社區醫院面臨病人不足、業務不足的問題。
他認為,如果能發展出養老功能、實現醫養結合,社區醫院在為社區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和日常照護等方面將大有可為。這種以社區醫院為載體,嵌入養老功能的方式,應該是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這不僅能夠有效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還能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貼心的服務。
此外,魯曉明還建議,從長遠出發,應該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推進養老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
促進“活力退休老人”再就業
全國政協委員金李
“我今年55歲,身邊很多朋友都即將退休,我們在一起經常聊到養老的話題,解決這些老百姓對養老的關注點,就是銀發經濟的發力點。
他說,到2035年,我國銀發經濟體量預計可以達到30萬億元左右,保守估計到2050年,銀發經濟將至少可以提供1億個就業崗位,可見銀發經濟蘊含著巨大的機遇,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促進“活力退休老人”再就業不僅能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緩解老人精神空虛、減輕子女經濟壓力,還將促進子女生育意愿,提高全社會生育率水平。
打造“智能機器人養老社區”示范項目
全國人大代表昝圣達
隨著數智化時代的加速到來,特別是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中國市場份額已經高達63%。
昝圣達認為:推動智能養老機器人加快發展的條件已經成熟,應該將其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必須盡快付諸行動、盡快見效。
昝圣達建議,進行場景驅動試點,打造“智能機器人養老社區”示范項目,推動智能養老機器人具備更多的功能,改善使用體驗。
推動銀發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楊震生
隨著中國老年人口規模的擴大,銀發文旅產業展現出巨大增長潛力。
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主任、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建議,構建銀發文旅產業鏈,推動銀發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讓“銀發族”樂享“詩與遠方”。
楊震生代表建議,政府主導制定統一的銀發旅游服務質量標準與規范,確保老年人享受到穩定、優質的服務體驗。制定適老化設施建設標準,對景區設施進行排查改造,優化公共區域適老化細節設計。對銀發文旅市場進行風險評測和多層監管,為老年消費者降低消費風險,暢通維權通道。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設立專項資金補貼獎勵專業人才。
完善失能老年人照護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賀丹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將就完善失能老年人照護體系、促進醫養結合、發展銀發經濟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她主張將補貼范圍擴大到失能老人家屬,加大對家屬照護技能培訓,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的異地互通互用等措施。
在高齡老人醫療服務方面,在社區層面形成養老聯合體和醫療聯合體的互融互通,共同提供面向家庭的老年健康服務。
另外,賀丹建議,進一步完善與延遲退休相適應的配套政策,聚焦不同年齡段的老年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和產業引領的計劃,提高它的服務品質;消除年齡歧視,加強對大齡勞動者權益的保護。
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全國統籌及異地結算
全國人大代表李楠楠
“當退休年齡延遲遇上獨生子女潮,異地養老將成為時代必答題?!比珖舜蟠?、江蘇南通福愛護理院護士長李楠楠,將帶著一份關于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全國統籌及異地結算的建議走上兩會。
當前,因長護險各地市籌資標準、評估體系不同,外地參保老人跨市隨子女生活時,每月的居家照護補貼無法使用。李楠楠舉例,一位南通從業的鹽城籍市民,他的父母未來若到南通養老,將面臨長護險待遇無法跨市享用的困境。
對此,她建議,建立國家層面的失能等級評估標準體系,將目前各地自定的評估框架統一為國家標準;設立長護險專項調劑金,參照醫?;鹗〖壗y籌經驗,逐步實現跨省結算,讓流動人口的隨遷父母也能持險養老。
支持央國企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于旭波
受家庭結構小型化和傳統養老文化的影響,我國超九成老年人傾向選擇居家養老,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勢在必行。
然而,目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仍以中小企業供應商為主,存在資金不足、醫療資源匱乏、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無法提供專業、穩定、持續的居家醫康養服務。
于旭波提出,央國企在資金、資源調配、品牌信任、產業協同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能夠有效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和可持續性。
他建議,國家可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央國企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應對老齡化挑戰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希望國家出臺專項政策,允許并鼓勵以醫療健康為主業的央國企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政府采購工作。
二是地方政府加強與央國企的協同合作,充分發揮以醫療大健康為主責主業的央國企整合醫療、金融、養老、數字平臺資源的作用,出臺優惠措施鼓勵其與本地中小企業合作,提升居家養老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效率。
三是地方政府優化招標機制,促進央國企與中小企業合作,允許雙方組成聯合體投標,充分發揮大型企業的帶動協同作用。
建議建設“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全國政協委員甘華田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甘華田提出有關加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建議。
他指出,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尚不完善,存在服務供給不足、服務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專業人才匱乏、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
對此,甘華田提出了多條建議。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入市場化機制。
二是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增加服務供給。擴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模,建設集日間照料、短期托養、康復護理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三是提升服務質量,全方位滿足老年人需求,建設“15 分鐘養老服務圈”。
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社區居家養老持續發展。同時,鼓勵 AI 與數字養老,促進智慧養老發展。
建議提高農民養老金
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
林至穎表示,目前我國面臨著內需不足的問題,從消費人口結構來看,農村居民的購買力不足是重要原因。提高農民養老金對于擴大內需有立竿見影的效益。
此外,養老金的提升對于農民工提供更大的政策保障,同時減輕他們贍養父母的壓力,令他們消費時減輕后顧之憂。
提高農民養老金也有助于鄉村振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農村老年人占比高達23.81%,比城鎮高出7.99個百分點,意味著農村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是老年人。林至穎建議提高農民養老金,這將有助振興鄉村產業,改善在農村的企業的發展狀況。
“過去國家以農業補貼工業奠定工業化基礎,后來農民工為國家制造業和城市發展貢獻其勞動力?!绷种练f表示,“如今城市和工業發展起來,政府應將財政補貼金額調撥更多在農民身上,進而提高農民養老金。”
提高農村居民基礎生活保障
人大代表盧慶國
截至2023年底,我國農村60周歲以上人口已突破1.3億,但其中有約35%的農村老人尚未納入任何養老保險體系,完全依賴家庭供養或自給自足。
因此,人大代表盧慶國建議,建立普惠性的農村基礎養老金制度,進一步提高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水平,鼓勵農村居民繳納養老保險。
同時,擴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對于60周歲以上未繳納新農保的農民,給予基本生活補貼,確保所有農村老年人能夠享受到養老待遇,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補貼標準。
建議加快老年醫學人才培養機制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吳德沛
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造血干細胞移植研究所所長,江蘇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德沛,連任兩屆全國政協委員,始終聚焦醫療衛生領域,為健康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吳德沛建議加快老年醫學人才培養機制建設。
比如在學校教育方面,高等醫學院校和中等職業醫療衛生學校可以專門設置老年醫學專業,提升老年醫學的學科地位,將其提升為必修課。
“同時,鼓勵醫學院校與養老機構開展合作,對養老護理員進行醫療護理專業化培訓,開展試點,總結經驗,全面提高養老服務人才的素質,更好地服務老年群體。”
關注人工智能輔助養老
全國人大代表陳愛珠
目前,在現有輔助器械幫助下,大多數養老服務的提供方依然以“人力”為主,“人工智能+”的普及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陳愛珠積極倡議“數字適老”的雙向奔赴。如通過AI語音模擬親屬或逝世家人聲線,能有效緩解老人、認知癥患者焦慮情緒,老人學會使用智能呼叫設備后,緊急救助響應平均時間也會大大縮短。
建議對導游欺老事件專項整治
全國人大代表戴茵
“在銀發經濟大力發展的當下,老年人旅游市場正成為各地消費發力的重點。但隨著老年旅游的興旺,諸如導游欺騙、強制購物等事件屢禁不止,為保障老年群體的合法權益,我認為有必要全面核查導游欺老問題,建議對導游欺老事件進行專項整治?!贝饕鹫f。
她呼吁加大對導游欺老事件的處理力度,提高欺騙、脅迫旅游者消費行為的罰款額度,同時引入從業者黑名單機制,對屢罰不改的旅行社經營者和導游實行行業終身禁入制度。
破解安寧療護發展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丁梅
從2018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以來,丁梅一直為“養老”奔走呼吁。
今年,她關注的是人生最后一程:安寧療護。
丁梅提出三方面的建議:一是完善法律政策環境,推進安寧療護立法。
二是提升專業服務水平。加快各地安寧療護機構試點與布局,探索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社區和居家分級安寧療護模式。各地根據疾病譜建立精準化、專業化的行業規范,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等開展個性化服務。
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我希望通過委員履職的渠道,推動老年人工作取得進展,讓逝者有尊嚴,讓生者無遺憾?!?/p>
關注老年人用藥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孫蓉
“銀發群體的身心健康、用藥安全、診療指南、診療人才培養等,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話題?!?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學科帶頭人孫蓉仍在不斷思考這個問題,她迫切期望用自己的專業所長,為“銀發族”開出一劑“藥方”。
針對這一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孫蓉建議,建立政策引導機制和激勵制度,通過稅收優惠、優先審評等政策工具,引導企業開展老年人群用藥專項評價。此外,將老年人群用藥研究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設立專項基金支持跨學科聯合攻關。
不同年齡段人群,也應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在高齡人群治療指南缺失的情況下,可以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四大慢性病為抓手,制定老年人群的診療指南,關注老年人自身衰老對藥物的不耐受、人和病的互作變化以及肝腎功能降低對藥物耐受和代謝的影響等。
中醫藥在老年醫學方面有優勢,可通過中藥干預阻礙病程發展,發揮“藥食兩用”藥材的養生保健作用,挖掘耳部按摩等中醫“簡、便、廉、驗”的基層適宜技術。
保障偏遠地區老年群體享受補貼活動
全國人大代表賈少謙
自2024年起,在國家大力鼓勵、地方全力支持以及企業積極讓利等多方因素的協同推動下,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利好效應不斷彰顯。
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少謙指出,當前國內部分地區的以舊換新政策在商家準入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致使部分鄉鎮消費者不得不“進城才能領取補貼購買家電”,這無疑給偏遠地區消費者以及老年群體帶來諸多不便。
基于此,賈少謙建議,統一規范各省市以舊換新的參與條件,將縣鄉中小商家的參與范圍予以擴大,特別允許鄉鎮家電個體工商戶參與其中。如此一來,偏遠地區用戶尤其是老年群體,便能在家門口便捷地參與補貼活動,切實享受到政策紅利,從而使更多消費者受益,縣域經濟活力也能借此得到進一步激發。
從今年兩會我們可以發現,養老相關提案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態勢。
提案數量顯著增多,覆蓋范圍大幅拓寬,探討深度遠超以往。
這些提案直面老齡化社會的緊迫需求,從制度創新、科技應用、財政傾斜等多維度出發,探尋系統性的養老解決方案。
如果相關政策能夠順利落地實施,咱老年人往后的日子可就舒坦多啦
原標題:養老!養老!養老!今年養老提案太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