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文藝輕刊|
散文|秦嶺憶舊:富水小調
陜西|任碧江
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參與西康鐵路勘測設計時,踏遍了秦嶺中段4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嶺嶺,所見所思,至今仍縈繞在記憶之中,擷取片段,算是憶舊吧。
——題記
水是生命之源,水更是山的靈性所在。秦嶺之所以有靈有韻,那四通八達,大小不等的泉、溪、流,就是它遍布周身的血脈。它的綠也罷,幽也罷,來自何處?來自水的滋潤呀!有山必有巖,有巖必有水,遇洼則聚,遇溝則流,北入河,南入江,這就是秦嶺。秦嶺實在是一座富水的山哩。
細觀秦嶺山水的形成,頗富規律:最初的山巖上,是濕漉漉的,如汗、如淚。至巖邊楞無所依托時,就一滴一滴掉下來,我叫它為漏。漏聚生泉,泉動生溪,眾溪相匯于溝,就有了流了。那奔騰的黃河,浩瀚的長江,可是容納了多少滴這樣的“漏”啊!我曾于這生命源頭的巖下久久站立,癡癡盈淚:人的血液可是這樣生成的么?
秦嶺的水清。“日光下徹,影布石上”自不待說,那大溝小溝的河底流底,淺黃色的鵝卵石歷歷可數。水是無顏色的,秦嶺的水怎么樣也不脫本性。有那拐彎的地方,地勢暫時平坦了,看起來那平穩的水既清且淺,有人就禁不住誘惑,“秦嶺之水清兮,可以濯吾足”,學那屈大夫的灑脫,挽了褲腿就一步踏入。一入水,水就淹過了膝,淹過了腰,遂大驚失色,一邊往岸上爬,一邊大呼上當。
秦嶺的水好。西康鐵路秦嶺特長隧道定測外業工作前后四個多月,地質大隊人員出外工作,從未帶過水。優質礦泉水,秦嶺山里到處都有,香香甜甜,哪里渴了那里飲,方便得很哩。更有那參與工作交流的日本客人,被秦嶺山水的清、香、甜、醇所惑,將買來的農夫山泉水倒掉,換上秦嶺山泉,竟喝得有滋有味呢。
秦嶺的水奇。奇就奇在夜間,山風不來,林濤不興,更深人靜時,你抱了膝看著月亮,聽那漏聲叮咚,泉聲泠泠,溪聲淙淙,流聲嘩嘩,你的心就愈加清亮愈加明凈起來。那禪不用參,道不必悟,你就是禪,你就是道。天高月小,清輝如洗,葉間浮光相會于目;水聲帶韻,韻如古錚,空靈之音相會于耳;曠然安然,坦蕩之氣相會于神;無欲無求,宛若止水的平靜之感相會于心。此情此景,你不是神,你不是仙,你是什么!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只能是夜間的感受。一般游人只能白天看水,卻不能夜間聽水。既能白天看,又能夜間聽,親臨其境,有福消受秦嶺如此美景的能是誰?天作被,地作床,四海為家的,只有我們這些西康鐵路的勘測者啊!
2025年2月16日,西安
作家檔案
任碧江,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人,曾在央企從事企業宣傳工作,現已退休。早年有報告文學、散文、文學評論作品及長篇通訊30余萬字散見于《青海湖》《散文》《散文選刊》《中國鐵路文學》《作品與爭鳴》《當代文壇》《中華兒女》《旅游天地》《中國青年報》《新華每日電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陜西日報》《人民鐵道報》《廣州日報》等省部及以上報刊雜志,有報告文學3篇、散文2篇、電影評論1篇獲省部級獎項。
文藝輕刊 優質原創作品集散地
總顧問:常智奇(著名文學評論家)
顧 問:
郭 平 冰 泉 王永華 姜 毅
編 委:
程莫深 汀 蘭 阿 靜 鄧立鵬
冰 輪 凌 云 宋希晨 坦克兵
素 心 清 幽 周妍蕉
本刊定位: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來稿體裁:原創首發小小說、散文、評論、現代詩。1500字左右。拒一稿多投!來稿請用word文檔,文字、標點校對精準。
來稿要求:作品+個人簡介+作者照片+加主編微信:cms_cq26
投稿郵箱:wyqk_26@163.com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資訊
本刊圖片來源于網上
▼要事回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