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陽下,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雙龍鎮水潮社區的黨參種植基地一派忙碌景象。務工群眾們干勁十足,他們有的忙著開溝,有的忙著放種,還有的忙著覆土,整個基地熱鬧得如同一場田間“盛會”,處處洋溢著春天的生機與希望。
基地的負責人馬其攀,來自威寧自治縣迤那鎮合興村水塘組,在黨參種植方面,他可是個“老把式”,有著七八年的豐富經驗。去年,他在黑土河鎮種的100多畝黨參大獲豐收,銷售額高達170多萬元,這可讓他心里樂開了花,也更堅定了他繼續發展黨參種植的決心。
務工群眾正在黨參種植基地放苗。
今年,為了讓種植效益更好,馬其攀經過一番考察后,將種植基地選擇在了雙龍鎮水潮社區。這里土地平整,氣候宜人,海拔條件也非常適合黨參生長,再加上離縣城近,交通便利,簡直就是黨參種植的最佳之地。于是,他通過流轉土地,把黨參種植規模一下子擴大到了200余畝,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務工增收的好機會。
在種植基地里,馬其攀一邊指導著大家干活,一邊分享著種植心得:“黨參種植,種好種壞可大不一樣。種得好,畝產量能達到1500斤以上;要是管理不到位,可能也就400斤-500斤。所以啊,技術和管理那是相當關鍵。現在市場上,黨參統貨價格在16元-18元一斤,品質好的能賣到20元-24元一斤,甚至更高,算下來,每畝產值能超過2.3萬元。威寧海拔高、氣候好,種出來的黨參品質好,根本不愁賣!”
務工群眾正在基地種植黨參。
從去年農歷冬月開始,基地就忙得熱火朝天,翻地、準備種苗,該有的程序一個不少。今年正月二十左右,正式開啟了種植工作。目前,用工量多的時候,每天多達90人在基地忙活,就算是平時,也有20多人,務工費人均每天至少100元。
水潮社區40多歲的楊賢巧,家里有4個孩子,為了照顧家庭,沒法去遠處打工。現在好了,基地就在家門口,她從一開始就來上班,每天早出晚歸,一個月能掙3000元左右。“既能照顧家里,又能掙錢,這日子過得可踏實了。” 楊賢巧滿臉笑容地說。
務工群眾正在基地種植黨參。
還有60多歲的黃訓琴老人,在家閑不住,就和村里的老姐妹們一起來到基地。一邊嘮著家常,一邊干著手上的活兒,一天下來能掙100元。黃訓琴笑著說:“這活不累,就當鍛煉身體了,還能掙點零花錢,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務工群眾正在基地種植黨參。
“下一步,我將積極探索其它中藥材種植經驗和模式,將基地規模擴大,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為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帶來希望。”馬其攀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人民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