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3月7日,是王世真誕辰109周年。
王世真,生物化學家,核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核醫學事業的創始人。他長期致力于原子核醫學的科學研究、應用和教育工作,是世界上最早參與研究放射性核素的科學家之一。在他的努力下,放射性不再令人聞風喪膽,反而成為一把濟世救人的“金鑰匙”。
在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共和國脊梁——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中 ,有一首飽含著母親對兒子深深期許與驕傲的賀詩,靜靜陳列著,那是王世真母親在他五十歲生日時寫下的。
王世真母親寫給他的賀詩
來源 |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現代醫學蓬勃發展,核醫學以其獨特的技術手段和神奇的診療效果脫穎而出,為人類健康帶來新的曙光。然而,回溯往昔,當核醫學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尚是一片荒蕪時,有這樣一位勇者挺身而出,他就是王世真。
彼時,“沒有方法、沒有技術、沒有儀器設備,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全部依靠自己創造。”王世真曾這樣感慨。在那樣艱難的處境下,每前進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挑戰,可他從未退縮。他創辦中國第一個同位素訓練班,為核醫學培育了最初的火種;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同位素中心實驗室,搭建起核醫學研究的基石;更是第一個將同位素應用于人體試驗,大膽邁出關鍵的一步。他把核醫學研究這顆珍貴的種子,小心翼翼地播種在中國的土壤上,精心呵護,讓它生根發芽。
海外鑄技,結緣核醫學
1946年,王世真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藥理學,半年后轉入美國衣阿華大學化學系,并將研究方向從甲狀腺藥物研發轉向了核醫學領域。這一轉變,開啟了他與核醫學的不解之緣。
海外求學的生活并不輕松,獎學金難以支撐全家生計。面對經濟壓力,王世真邊讀書邊幫教授做實驗。實驗室里,常常能看到他忙碌到深夜的身影,這樣每個月可以換取100美元的收入。三年后,王世真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成功拿到了博士學位。
王世真在美國衣阿華大學留學期間留影
來源 |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博士畢業后,美國一家知名制藥公司向王世真伸出了橄欖枝。優厚的待遇和先進的設備讓他心動不已,然而,對方要求他先入美國籍。王世真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他始終記得自己的根在中國。
之后,王世真來到剛剛成立的美國衣阿華大學放射性研究所,正是這次工作變動,改變了他的科研命運。王世真全身心投入核醫學研究,他用核素示蹤方法,成功標記了碳十四甲狀腺素和碳十四門冬氨酸,其合成方法至今還收藏在美國的國家檔案局。兩年間,他與同事們合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放射性標記化合物,成為放射性核素研究領域小有名氣的骨干。
新中國成立后,王世真決定回國。為了留住他,美方百般阻撓,以加薪升職為誘,甚至以“非法就業”罪名逮捕其妻子,王世真始終不為所動。
毅然歸國,開啟“核醫學的春天”
1951年,歷經一年多艱難爭取,王世真終于沖破重重阻礙回到祖國,并入職北京協和醫學院生化系。
那時的中國,科研基礎薄弱,核醫學研究更是無從談起,連最基本的實驗條件都不具備。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王世真首次在中國合成了抗肺結核的特效藥——“雷米特”,一改肺結核(民間稱為“癆病”)被視為不治之癥的局面。
在研制能夠推動國內醫療水平藥物的同時,王世真還密切關注著核醫學研究,同位素技術就是核醫學領域的核心內容。
1956年,我國制定《1956—1967年科技發展遠景規劃》。第一次將“同位素在醫學中的應用”列入重點項目,王世真是此項研究綱要的起草者,他將這稱為祖國“核醫學的春天”。
“科學的發現,只能爭取世界第一。”這句擲地有聲的話,不僅是王世真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更是他科研生涯的真實寫照。在核醫學領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
1956年,王世真在西安舉辦了中國最早的同位素測量儀器訓練班和同位素應用訓練班。正是在這個訓練班里,誕生了我國第一批放射性同位素測試儀,研制出第一批放射性標記物,完成了第一批顯影實驗,培養了第一批從事核醫學研究的專業人員。
1956年,王世真主辦的同位素使用方法訓練班第一期開學紀念合影
來源 |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后來,王世真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同位素中心實驗室,他勇敢地將自己作為首位被試者,將同位素應用于人體,并取得了成功。
1959年,王世真參加籌建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在此后的20年,他為在中國建立和普及同位素應用方法和技術,共合成近200種放射性藥物及生物醫學所需的示蹤劑,其中多為首創,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核醫學的發展。
皓首不懈,籌建PET中心
20世紀80年代中期,已經年過花甲的王世真,依然心系核醫學的前沿發展。他了解到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技術(PET)在醫學診斷上的巨大優越性后,心中燃起了一個新的夢想——在中國建成自己的PET中心。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王世真和同行周前教授不辭辛勞,走遍英、美、加等國虛心取經,并向國內有關部門反復呼吁。1998年,在王世真的不懈努力和精神感召下,1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紛紛簽名,提出了“在我國籌建 PET 中心”的建議,最終獲得了國家專款資助。1998年,北京協和醫院PET中心宣告成立。
王世真欣喜地說:“建立PET中心是我人生最后一個夢。而今,這個夢終于圓了!”2007年,經他再次推動,北京協和醫院引進了國際最先進的PET/CT儀和小動物microPET,為中國分子影像學的發展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
王世真在第一臺國產微型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前留影
來源 |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王世真,這位核醫學領域的杰出科學家,以其卓越的才華、不懈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讓核醫學在中國落地生根。他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創新的一生,也是奉獻的一生。他的精神和成就將永遠激勵著后來者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科學家故事|王世真:科學的發現只能爭取世界第一[OL].“協和記憶”學風涵養工作室,2023-11-04.
[2]“核醫學之父”王世真[OL].清華大學官網,2013-06-21.
[3]走近科學家|王世真:讓核元素造福人類[OL].中國核學會官網,2021-06-04.
[4]王世真:握緊命運的韁繩[N].中國科學報,2013-05-24.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