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朋友,她姓張,是三十多歲的一個老師,她的年齡雖然不大,卻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因為穿著刻板、陳舊,臉上沒有一點化妝品的痕跡。
張老師有一個很“著名”的笑料:學校里面的二三十歲的老師們大多數都打扮得漂亮、時尚,妝容也是非常精致的。
身邊的人都說,女人要對自己好,張老師在同事的慫恿下,也買了一套護膚品,七七八八好幾瓶。
張老師因為從來都沒有用過這么多護膚品,她不知道這些瓶瓶罐罐的正確涂抹順序,于是向同事請教。
同事很耐心地教她先用洗面奶,再拍護膚水,然后是保濕乳液,最后抹上防曬霜,一共是八道程序。
張老師居然舉起手來,摸摸同事的臉,說:“你一天抹這么多層,會不會很厚?”
同事笑得直不起腰來,說:“原來你不用護膚品,是擔心臉皮變厚啊!”
這位張老師是一個很優秀的人,她在學校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就是很不注重穿衣打扮。她總是說,“費盡心思打扮給別人看,太不劃算了,還不如自己休息一會兒。”
這樣的行為在很多喜歡打扮的人眼里,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
01
不愛打扮的女性背后都有同一類父親
張老師幼年喪母,她是爸爸一手帶大的,重點師范大學畢業,寫得一手好字,行事作風干脆利落,從不拖泥帶水,她覺得有時間涂脂抹粉,還不如去跑步鍛煉身體。
父親覺得“女孩太漂亮不是什么好事”,張老師說,從小到大,父親從來都沒有夸過她長得漂亮,只會因為她學習成績優異而嘉獎她。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提出了一種心理概念叫“父權情結”。
他認為:父親作為女兒的第一個異性榜樣,在她們的人格發展和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女孩會非常在乎父親對自己的評價,并且容易內化為衡量自我價值的標準。
董卿曾經是中央電視臺的才女,父親對她的教育非常嚴格,甚至不允許她照鏡子,他說:“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有時間不如多看看書。”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董卿作為一名公眾人物,給人的感覺總是人淡如菊,腹有詩書氣自華,不靠穿衣打扮來吸引流量,靠的是個人實力。
現在很多父母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女孩長得漂亮可以作為加分項,但是,絕對不能靠外貌來獲取幸福。
因為美貌像曇花一現,是不能永久的。
02
女性過度追求外表美,會影響和消耗認知能力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楊子曾經說過,“女明星大多沒有文化”,也許這種說法很主觀,但是現實中也確實有一些這樣的現象。
娛樂圈的競爭非常激烈,明星往往就是靠外貌和才藝吃飯的群體,而不是以文化知識和內涵取勝,明星注重身材管理、外在形象和演技提升,而沒有太多時間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而有一些青少年也會深受偶像們的影響,女孩覺得自己長得漂亮,長大以后做明星、網紅,可以在聚光燈下備受矚目,也能獲得更多的金錢,過上人上人的生活。
往往就是這樣的女孩,學習成績一般都不會太好。
身邊有很多女孩,她們糾結于每天要花很長時間化妝,挑選搭配衣服,頻繁關注美容整形等事情。
當女孩把過多的精力、時間和心思都放在改變外表和精心打扮上,她們為了達到外界的審美標準,會分散大部分提升知識儲備和鍛煉思維能力的精力和時間。
03
女性穿得自在,活得輕松,內外兼修才是最好的
我們都有許多正式場合穿的衣服,比如連衣裙、旗袍、大衣等等,也有簡單的T恤、牛仔褲和運動鞋,前者也許很貴,但是,一定是后者更舒服。
現在,即使是在工作場所,穿高跟鞋的女孩也比較少了,舒服、自在才是年輕人更重視的,她們更注重個人的舒適感和實用性。
衣服是我們服務的,穿在身上自在能讓自己身體感覺舒適,人不受衣物的束縛,在行動和日常活動中更加自如,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這樣的人往往也。
活得輕松,不為過多瑣事煩惱,保持一種豁達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種種,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們除了外在形象的打理,穿著得體、整潔美觀,更重要的是不斷提升內在素養,比如豐富知識、涵養品德等,這樣才能在展現出一個人獨特的魅力,以更好的狀態去體驗精彩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