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5日的工作報告有關房地產的內容有這么一句話:
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范,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這句話也許不是房地產內容里面最吸引人的,但是可能指明未來房地產的發展方向。房地產傳統的模式正在徐徐落幕,而新模式正在逐漸構成。房地產的未來,或許真的要大變天了!
在國內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由于在較短時期內有大量的人員流向城市里,導致城市里的住房需求呈現爆發式的增長,也使得那個時候的房地產市場出現較為嚴重的供不應求,房價也實現了快速上漲。
那個階段,房地產發展的側重點是如何建設出更多的房子,所以房地產的基礎性制度都是以支持房企更快建出更多的房子為主。房地產開發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資金方面給予很多的支持,其中預售制就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性制度。
同時由于要能夠住房需求太過于旺盛,為了盡快滿足更多人的住房需求,房屋戶型設計也是以小戶型為主,那時候很多城市都有“9070”戶型設計原則,就是要求在同一個項目里,90平方米以內的戶型要占70%的比重。
過去的這種房地產發展模式可以理解為是“增量開發”模式。
但房地產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今非昔比了,很多影響其發展的因素都發生了變化。其中最重要就是人口因素的變化以及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
國內已經過了人口增長的頂峰期了,從2022年起,總人口連續3年都是負增長,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總人口的負增長大概率會持續。這對于住房需求的影響是非常大,尤其是對未來住房需求的影響會更大。
而同時國內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也進入一個新階段。隨著過去十多年的大力發展,房子越建越多,房地產市場也由過去的供不應求轉為供大于求了,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突破40平方米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據佐證。當然除了這個數據外,最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的下行以及房價下跌,也是我們能夠能夠切身感受到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房地產的發展模式也應該發生改變,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從去年以來,一些城市開始取消“預售制”、“9070”等規定,今年這些措施的施行有望擴大城市范圍。
未來,對于新房的開發減少,也不再會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了,而要更多考慮到購房者的居住舒適度,建設大家喜歡的“好房子”。同時未來房地產發展重點不再是增量開放了,而應該是存量房子的運營管理,如何實現存量房產的保值升值,才是房地產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議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