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宏民,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
可要是看到他這張臉,我想,全國人民應該沒幾個不認識他。
從1982年到2014年,張宏民接連主持《新聞聯播》32年。
他見證了這檔新聞節目的成長,見證了中國幾十年的發展富強。
同時,他也為這檔節目奉獻了自己的人生。
他獲得過播音界最高榮譽獎—金話筒,并被評為央視年度十佳甲級主持人之一。
并且,他還保持了一個難以打破的記錄——主持生涯32年來,0失誤。
2014年5月,張宏民告別《新聞聯播》,退居幕后。
這樣一位優秀的主持人,在退休后,本該低調安享晚年。
但一張偷拍照,卻打破了他原有的安靜生活。
因為獨自一人坐在路邊吃雪糕,就被好事之人偷拍并發布在網上,并配以極大噱頭:
“他是昔日央視一哥,60歲無兒無女,叼著冰棍坐在街頭。”
一段配文,讓平平無奇的一幕引來了一群“加戲成性”的看客。
他們不僅腦補了一出“孤苦伶仃”的慘劇,甚至還給“無兒無女”的張宏民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簽。
“書都白念了。” “不結婚,戀愛也不談,肯定有問題。” “活著有什么意義。” …
退休7年來,張宏民在做些什么?他又為何到了60歲都堅持單身一人?
又究竟是做了什么,讓一直沒有黑料的他,被眾人所指責?
今天,就來講講他的故事。
1961年3月,張宏民出生于北京市。
母親是清華大學的幼兒園園長,父親也是知識分子,可謂書香門第之家。
在這樣知識氛圍濃厚的家庭長大,張宏民從小就熱愛學習,是一個妥妥的學霸。
母親是做幼教工作的,自然在教育孩子上有其獨到之處。
相較于父親的嚴厲,在張宏民的成長途中,母親總會用慈祥溫和的態度,多角度、多方面地給他講道理。
所以,盡管小時候的張宏民很淘氣,8歲時就貪玩把腿摔壞了,但性格卻養成的非常樸實大方。
轉眼間張宏民來到了高中時期,那個年代廣播開始在全國風行。
在學習之余,張宏民也愛上了聽廣播。
聽著收音機里廣播員的聲音,就可以知道全球大事,可以聽到美妙的音樂,這讓張宏民感到非常新奇。
這也在他心中種下了一個夢想,成為一名播音員。
到了高三,張宏民已經長到了1米79,還有著濃眉大眼,是妥妥的國臉大帥哥。
正因為帥氣的外表和出色的聲音條件,高中尚未畢業,張宏民就被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前身)破格錄取。
盡管以他的成績,他甚至可以選擇去清華北大。
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北京廣播學院,選擇了播音系。
北京廣播學院,這是無數傳媒人心中的殿堂。
張宏民也在這里,積累了扎實的專業知識。
擔任播音專業老師的的張頌曾經說:
“這個專業的最高目標,就是《新聞聯播》播音員,因為他們是最高級別的。”
而張宏民的夢想,也在于此。
1982年,張宏民從中國傳媒學院播音系畢業。
憑借著優異的成績,他成功的進了中央電視臺,成了央視主持人。
也許在那時候,張宏民自己也沒有想到:
那會是他一輩子工作的地方,那會是讓他盡展自己光芒的地方。
因為聲音渾厚洪亮,談吐也是字正腔圓,所以張宏民在入職后不久,臺里便安排他開始主持非常重要的新聞播報節目。
也就是我們大家十分熟悉的——《新聞聯播》。
每天晚上七點,張宏民和搭檔李瑞英,便開始出現在全國人民面前。
他沉穩的播報語速、落落大方的主持風格,贏得央視領導的一致好評。
他的這張“國臉”,也慢慢的成為了大眾的習慣。
可能有的人以為,播音員只要對著稿子念,根本沒有太大難度。
但這份工作,真的沒有想的那么簡單。
尤其是國內最頂級最權威的《新聞聯播》,經常宣讀重大政令,更是容不得一絲失誤。
有時候,一份幾千字的稿件,在直播前兩三分鐘,才送達到播音員手里。
根本來不及多看一眼,就要拿起來播報。
而且不僅要保證正確率,還要保持每分鐘200字左右的速度,聲音流利清晰,一點不能含糊。
這非常考驗播音員的知識積累和心理素質。
為了保持自身的良好狀態,張宏民只能嚴格要求自己。
為了保護嗓子,他吃的極為清淡,從不放辣椒,鹽也放的極少。
每天晚上一到十點,一定要準時睡覺,只可以早,不能晚。
父母為了不影響他休息,特地將拖鞋全部換掉,就穿著厚底襪在家走路。
他每天必備的一件物品,鑰匙、錢包什么都可以忘帶,唯獨這個不能缺——菊花茶,潤喉用的。
張宏民認為,只有深入接觸百態人生,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視野,才能培養更敏銳的新聞嗅覺。
因此,他廣交天下朋友,很喜歡和大家來往互動,傾聽他們的人生經歷和見解。
為方便播報經濟類新聞,張宏民交了一大幫做券商的朋友,但他自己從不炒股。
為準確播報體育新聞,張宏民還交了國家足球隊很多朋友。
而且,樸實的他交友不分高低貴賤,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街坊大爺、巡邏民警……都是他的朋友。
松下幸之助曾說過一句話:
“登峰造極的成就,源于自律。”
也正因為有了這種強大的自律和深厚的積累,張宏民的主持功底非常強。
主持《新聞聯播》32年來,他創造了零失誤的可怕記錄。
在2009年的時候,張宏民還拿到了主持人的最高榮譽——“金話筒獎”。
他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央視一哥”,是眾多新主持人學習的榜樣。
事業蒸蒸日上,但愛情并沒有如期而至。
要知道,身材挺拔、長相帥氣、又有好工作的張宏民,可是很多人仰慕的對象。
很多女性愛慕他,給他打電話、寫信。
只是忙于事業,加上工作壓力大,張宏民一直沒有時間和精力考慮此事。
也不是沒有人給他介紹對象。
過了而立之年,親朋好友都為他的婚事操心著,為他牽線相親。
但那時的張宏民時間還是很少,他不想耽誤事業的發展:
“現在壓力太大,工作太忙了,我害怕感情會影響事業。”
父母也很著急,但張宏民這樣回應:
“愛情婚姻不是小事,談了就要對女方一輩子負責任。 我現在還沒有心理準備,要是草率結婚,又經營不好婚姻,會傷害很多無辜的人。”
于是父母也沒有再迫切的催婚,只盼望著緣分能自然到來。
可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這樣,張宏民就一直保持著單身,直到40歲,50歲……
其實,結婚不結婚,都是一種個人意愿。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如今的社會,已經掙脫了很多過往的桎梏。
婚姻已經不再成為一種人生的必修主題。
每個人都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這個世界上,有人追求家庭幸福美滿,也有人追求事業有成。
人生的目標不一樣,做選擇時也就有了側重。
而這并不影響他們是一個優秀的人。
可能有人會這樣認為,不結婚的人生畢竟是不圓滿的。
可誰又敢說,自己的人生是圓滿的呢?
張宏民縱然一直獨身未娶,可他在事業上,投入了自己全部的心力,他因此收獲了成功和掌聲。
他自己也在這個奮斗的過程中,獲得了全身心的滿足。
這何嘗不是一種人生幸福的表現?
2014年,在央視工作了32年的張宏民,和老搭檔李瑞英一起退出了《新聞聯播》。
離退原因,一是年紀漸漸大了;
二是面對《新聞聯播》這么高壓的工作,時間長了也難以堅持下去:
“有時吃飯時也要放下筷子,馬上趕去直播,他也得調整自己。”
新的主持人接過了他的工作,此后他開始轉居幕后,享受生活。
但他并沒有閑著,而是去了主持人業務指導委員會,為培養下一代優秀主持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雖然享受不了天倫之樂,但退休這些年來,張宏民的日子過得依然精彩。
離開播音崗位的張宏民,看起來很悠閑自得。
他在家中院子種滿了花草,經常和朋友下棋喝茶。
偶爾還和街坊四鄰一起耍耍太極,跳跳廣場舞。
他也一直在為公益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退休以后,他擔任了全國精神衛生宣傳大使、艾滋病防治紅絲帶健康大使、中國大熊貓文化推廣形象大使、兒童重大疾病宣傳大使等眾多社會公益職務。
他經常與同行們出去遍灑愛心,為聾啞兒童提供資助與幫扶。
去年十月,他還帶頭發起了“雪豹保護倡議”,鼓勵青一代接力野生動物保護行動。
到今年,張宏民已經60歲了,已是花甲之年。
他發福了,頭發也稀少了,失去了當年的英俊帥氣。
但精氣神依然在。
近日,網上曝光了一組他的近照。
照片里,他穿一件紅色上衣,面容整潔臉色紅潤,親切摟著友人肩膀對鏡微笑,精神矍鑠完全看不出年紀已有60歲。
或許,在有些人眼里,張宏民已然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
可就像今山事在《一杯茶垢》中所說那樣:
“這世間,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和皎潔。”
大家都習慣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看問題,可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不一樣。
你認為是對的,是適合自己的,并不一定就是別人需要的。
人生如逆旅,你我亦是行人。
在這繽紛的世界里行走,是人生的際遇,亦是人生的修行。
從沒有萬事順遂的人生,也沒有百般如意的生活。
隨緣而安,隨遇而安,坦然地面對人生,哪怕滿目荊棘,也從容地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