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問我:不買課外練習冊不刷題,怎么學好數學?學校作業太簡單了,即便全做對,考試時碰到難題也不會。
不同的觀念,有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結果。
1、考試的目的是什么?
你是把考試當作查漏補缺的工具,還是證明自己很厲害?
如果你的目標只是考個好分數,那做法很簡單,把可能考的題目提前做完學會。做的題越多越好,見到的變形越多越好。但結果呢?只是在某次考試獲得了高分。付出的代價是什么?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損失了大量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的意思是,如果用這些時間,多學一些其他的知識,多做一些面向未來的事情,更有利于提高中高考成績,更有助于未來的人生。
高中以前,我不會給藤藤買任何的課外練習冊,即便學校發的很多資料,我也盡量幫他精簡。
他刷的題少,當然會在考試時碰到新題、難題、怪題,也當然不會做。不會又怎么樣?在中考、高考前的所有考試,都只是查漏補缺的工具。發現不會的題,再去學,效率最高,效果最好。
2、大考考的是整體
三年的學習,只為2小時的大考。2小時的考試,不可能有多少題。
比如中考數學最后的壓軸題,要么是平面幾何,要么是二次函數,不會是其他內容。知道這一點有什么用?這告訴我們,你在階段性學習的時候,死磕那么多的難題、怪題都毫無意義。
平時學習時,我們是分章節學習的。有的考試為了有區分度,就會在最后設置很多難題、怪題,可能有奧數題、競賽題。但這些題目永遠不會出現在標準考試當中,因為不符合教學大綱。
有很多家長認為只有刷難題才能鍛煉數學思維。我認為,除非孩子真的走競賽路線,否則“奧數題”毫無意義。如果學有余力,與其在初中死磕難題怪題,不如提前學習高中數學。
3、追求數量必然犧牲質量
那些盲目海量刷題的學生,為什么成績進步不明顯?因為他們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費了太多時間,又沒有時間做重要的事情。
比如有個同學,做了二十頁的題,用了三四個小時。但是,絕大多數題都會做,很少碰到不會的題或者做錯的題。這說明這三四個小時的時間都浪費了,他一直在重復自己已經會的。
要想讓成績真正獲得提升,應該在自己不會的地方學習、練習。只有做題的質量,才能決定學習成績。盲目追求數量,以為做的題目越多越好,這是落后的學習觀念。
可惜的是,不只是學生和家長,很多老師仍舊有這種觀念,強調“題海戰術”,這種落后的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未來的中高考,更不適應未來對于人才的需求。
努力不等于收益,在正確的方向努力,用正確的方法努力,努力才有成績。
最后,我想說的是:高中階段確實需要刷題,但如果你在初中階段,就學會了自學的方法,學會了深度總結的方法,你刷題的效率,也會是別人的五倍十倍。真正學會一道題,抵得上十道一百道題。
盲目刷題是假裝努力,只能自己感動自己。
學習不要虛假努力,要讓努力配得上自己。
3月8日視頻號直播,聊一些與眾不同的學習觀點和學習秘籍,直播無回放,一起當面聊,限時有福利,敬請關注,不見不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