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問界銷量如座過山車起伏不定。特別是2025年以來,問界爆火的局面不復存在,在1月和2月同比下跌36%、46%。
探究其根源,還是在于市場競爭越發激烈,以及粉絲經濟后繼乏力。
從市場上看,自理想開創了奶爸車賽道以后,各家車企紛紛效法,競品不斷增加,而且后來者往往更有性價比。消費者的選擇變多之后,自然會影響問界的銷量。
從粉絲經濟的角度看,界字輩車企用戶和菊廠手機用戶重疊度較高,買問界的車主很多是沖著菊廠去的,這也是不少問界車主在車上貼自制的菊花標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的認知里,問界就是菊廠的車。過去問界是獨子,流量集中,容易出爆款。
現在已經有4界,接下來還要有尚界,特別是智界的產品力更強,把問界的潛在客戶搶走了,流量分流后自然銷量下滑。
從產品力上看,問界其實就是小康的車,油車時代,小康在底盤、發動機、變速箱等方面非常一般,屬于邊緣化的車企。
問界是拿小康的平臺油改電,以M7來說,IX7油改電,并增加一個名為智能座艙,實為平板電腦的東西,以及l2+的輔助駕駛,就能賣30萬,絕對是經典營銷案例。至于50萬M9絕對堪稱商業奇跡,是值得列入營銷教材的商業案例。
誠然,問界曾經月銷4萬,M9更是現象級商業案例。但賣的多并不意味著東西就一定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三鹿奶粉。
問界也是類似,由于原生平臺不行,車輛的操控、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瑕疵,山西高速和江蘇泰興的問界M7事故案例,以及中保研、懂車帝測試都表明,這款車的安全性存在瑕疵。
何況汽車是工業品,是有信息差的,相對于商業渠道建設、市場營銷、外觀內飾設計等因素,車輛的機械素質等硬實力反而往往被忽視。
在失去了品牌加持和營銷光環,單拼硬實力的情況下,問界的競爭力就下滑了,最典型的就是在2月的好幾周,智界r7一款車在銷量上已經超過了問界3款車總銷量的50%,畢竟,奇瑞是實打實認真造車的,技術底蘊和造車水平遠超小康。
傳統車企會有兩冬一夏測試,高溫測試、低溫測試、煙霧測試、腐蝕測試等等,新勢力則是12個月就開發一款車,這些測試驗證根本來不及做,出了問題就拿OTA糊弄車主。
每當出問題的時候,新勢力的四板斧就是水軍洗地+網曝+封號+律師函,車主維權或媒體報道,就威脅起訴500萬賠償。大眾、豐田、現代、奔馳、寶馬都是世界級車企,賣了幾十年車,從來沒搞出這種幺蛾子。
在新勢力中,問界效率極高,1年時間里開發出3代產品,從時間上來看,就來不及做傳統車企的那些可靠性驗證。
也有人說問界銷量下滑是因為潛在客戶等換代。
確實有這方面的因素,但各家車企都有換代,但很少有像問界這樣大起大落的。
在巔峰時期,問界月銷4萬,但如今整個4界合計銷量2.1萬,根據奇瑞發布的數據,智界月銷破萬,那么,減掉智界的銷量,問界月銷量為1萬出頭,是巔峰時期的1/4。
根源還是問界的基礎是粉絲經濟,而粉絲經濟的基礎是流量,當召開發布會時期流量暴漲,自然銷量水漲船高,這也是很多電車頻繁開發布會,頻發發動水軍炒作。
而油車很少有類似操作,特別是油車中的暢銷車型,比如在1月登頂的星越L,安安靜靜的悶生發財。這就使靠產品力取勝,與靠流量和粉絲取勝的差異。
未來,只要菊廠還有巨大粉絲存量,只要發布新款車型,并給予流量加持,問界的銷量就能提升。比如改款M9,加持天量流量,就能夠實現銷量的回升。
不過,汽車畢竟不是手機,不可能1-2年就換,粉絲收割一波后必然少一波。依靠粉絲和流量賣車,不是長遠之計。
真正靠產品力賣車,是客戶無感,甚至是反感這個品牌,但權衡利弊,對比車輛的綜合素質后,還是選了這款車,這才叫以產品力取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