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到,中國反制包括美玉米在內的多個農產品以后,玉米市場確實也振奮了一下。
不過呢,正如我們說的,這個消息不算啥意外驚喜,因為早在特朗普去年競選的時候,就曾揚言要對中國加征60%的關稅,所以現(xiàn)在他才加了20%,而我們進行反制,這也都是在意料之中的。
所以,當這個靴子落地以后,市場的反應其實不是特別大。
再加上美玉米在我國的進口玉米中,已經是夕陽落幕了,占比越來越低,所以影響也就更不大了。
而我們前兩天也分析過,隨著進口玉米大幅退潮,以及國內玉米需求增加,供需呈偏緊狀態(tài),在此利好下,國內玉米呈看漲的趨勢。
但什么時候漲?
這個目前市場爭議很大。
但幾乎普遍都認為,不會是現(xiàn)在,也就是不會是3月份。
為什么不會是3月份呢?
第一,3月的玉米正處于玉米博弈最后的階段。
而且要注意,這個博弈并不是貿易主體和用糧企業(yè),而是包含了貿易主體、用糧企業(yè)以及農戶三方主體。
而農戶相對抗風險能力偏弱,所以很容易撐不住。
所以3月份也是糧源從農戶手里向貿易主體轉移的階段,在這么個階段里,往往影響因素比較多,所以很難是一個大漲的局面。
第二,3月的玉米仍有一險。
這個險就是地趴糧集中上量。
雖然說玉米購銷偏快,年后玉米余糧已經不多,但是總歸是還沒有徹底安全,所以這是玉米的一個風險。
而正說著呢,這個風險就要來了。
地趴糧要集中上量,需要具備一個條件,那就是天氣升溫。
雖然在3月初時,老天爺給力,直接來了個大降溫,山東還來了個大暴雪天氣,但是盡管如此,也只是暫時拖慢了玉米的上量,并不能解決玉米的賣壓問題。
而現(xiàn)在新一輪的大回暖又來了。
根據天氣預報顯示,南方地區(qū)受冷空氣影響可能陰雨頻繁,而北方地區(qū)則在暖陽的照耀下迅速回溫。
自本周末開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qū)開始明顯升溫,幅度將超過10℃,其中,東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qū)累計升溫幅度可達15至20℃。
看到這個消息,相信很多人心里又要“咯噔”一下,黃淮、東北,這都是玉米的主產區(qū),這也意味著,最后這一波地趴糧大概率是存不住了。
于是,玉米即將面臨上量的風險。
那么這個量會不會上呢?
我認為大概率是會的。
因為3月的玉米本身就動蕩,而且雖然說年后賣壓已經下降,但是在糧源沒有完成轉換之前,依然有風險。
所以接下來,我們重點關注東北玉米的情況,可能會出現(xiàn)波動,但是沒有大跌的風險,希望不要恐慌。
因為一方面,現(xiàn)在東北余糧不多,各地也都在著急鎖糧,不太會猛力壓價;另一方面呢,中儲糧的增儲又剛剛新開了庫點,所以政策端支撐依然存在。
而山東方面,這兩天玉米上量一直在增長,原因也是氣溫回暖后,部分糧源有出手需求。
接下來,山東的天氣也是一個大回溫,所以天氣對上量的影響幾乎降為零,那么接下來就要看持糧主體的心態(tài)了。
預計山東的下跌也有限,因為雖然說山東玉米正在下跌,但是市場對玉米的看漲情緒依然強勁,尤其是越到后面,糧源越來越少,且質量越來越優(yōu),貿易主體的惜售情緒還是挺濃的。
所以,玉米一旦跌幅過猛,上量也必然會再次下降,也就限制了玉米的回調幅度了。
所以,雖然說天氣是個風險,但預計影響有限,不要因為一時的漲跌而慌亂。
還是那句話,當看不清市場的時候,不妨把時間拉長,去看大趨勢,在大趨勢下再看當前的小行情,或許心里就明了了。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