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啊,姐妹們,我是萌芽。
明天是我們的「親子情緒管理訓練營」的2025年首發招募。
如果您也關注并重視自己與孩子的情緒健康,
您希望自己內心的情緒花園能重歸平和,
也期待孩子能夠以更積極的情緒底色,去面對成長的風雨,
那么您可以選擇加入我們,
和我們一起進行親子共修的情緒管理練習。
我們會用深入淺出的理論知識,剖析情緒背后的科學密碼;
還有很多實用有效的情緒健康錦囊,呵護您與孩子、您與您愛的人的心靈健康;
我們會有老師手把手帶訓,陪你穩穩當當學好情緒管理的每一步,確保您能收獲滿滿的知識和成長。
▼ 預約首發直播間▼
加入咨詢社群
☆ 了解「情緒管理訓練營」,可回顧介紹:
下面開始今天的正文~
從2017年去美國受訓,回來搭建親子情緒管理學習體系,轉眼也差不多8年了。
這8年,陪過很多家庭走過養育的風風雨雨,大家互相扶持、相互抱團,共同學習,一步一步成長到現在。
這些年,我也習慣了鉆進作業后臺,陪大家一起梳理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要點,就盼著能陪大家在情緒管理的領域里,找到自己的成長密鑰。
△ 作業后臺截圖
今天分享的故事,是之前情緒訓練營里一個媽媽的育兒故事,可以說我陪著她經歷過最差的時刻,也見證了她與孩子和解的時刻。
這次的約稿來自不易,也希望能給你我都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觸動你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向陽而生。
(為了保證閱讀的流暢性,語句有做微編,特此說明)
一切都源于那個……
讓我無比后悔的夜晚
我是M媽,坐標深圳。今天分享的故事,是萌芽老師跟我約稿后,我用了好長好長的時間,才終于寫出來的。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自己是個不稱職的媽媽。我第一次扇女兒的巴掌,是在她4歲的時候。我怎么都忘記不了,4歲女兒蜷縮在沙發角落的場景,一想起她當時通紅的右臉,我至今仍然心很疼。
當時的理由就是孩子不肯睡覺,我連續加班三天無比疲倦,女兒卻不肯睡哭著鬧著要玩貼紙,疲憊、煩躁像潮水一樣將我淹沒,沖動之下我揚起了手。
巴掌落下的時候,我感覺呼吸都停止了……女兒先是愣住了,然后用恐懼的眼睛看著我,然后嚎啕大哭。隊友趕緊從客廳跑進來安慰女兒,但是我也被自己嚇著了。
我沖進廁所反鎖門,一邊哭一邊渾身發抖。那是我第一次打孩子,我無法接受自己,曾經看到打罵孩子的新聞我都會憤怒不已,可自己竟然也成了這樣的惡魔。
后來我跟孩子的關系很生疏,我覺得是有心結的。想跟女兒和解,但落不下面子。也會安慰自己女兒年紀小,記不住,但是騙不了自己。總覺得女兒看我的眼神都怯生生,像那天第二天早上,女兒就聲音小得跟蚊子一樣,說“媽媽我不吵你了”。
就這樣子跟女兒“擰巴”了3年,一直到女兒7歲多,我仍然覺得我無法跟女兒建立親密關系,我看她不像是看自己的女兒,而是自己的“冒犯者”。
我抗拒女兒向我示好,當我一忙碌一煩躁起來的時候,她的存在就是哪而哪不對,因為說不出來原因我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差,動不動就朝女兒發脾氣,隊友怎么勸也勸不動,我覺得自己成了個“情緒怪物”。
為什么明明該是最愛她的我
卻傷害她最深呢?
因為某個契機,我聽了萌芽老師的直播,聽了一場她跟其他家長的連麥,當時聽完我就被萌芽老師對事情一針見血的分析。
我也很想好好照顧女兒的身心健康,找到自己混亂情緒的根源和突破口,于是我主動加入了萌芽老師的情緒管理營。
在情緒管理營里,我認識到情緒如果兇猛如洪水的話,沖垮的不僅是親子間的關系橋梁,還會對孩子的安全感持續產生深遠的影響。
△課程截圖
我也學到很多對情緒健康的科學認知,像人的情緒為什么會失控?更像是大腦杏仁核失靈的過程。
大腦里的杏仁核是我們的“警報器”,遇到壓力它能在0.1秒內極速拉響警報,驅使人“快打!快罵!”,以此來宣泄情緒;
負責理性思考、講道理的“指揮官”前額葉,卻要整整遲6秒才能啟動。
往往在這6秒的時間差里,失控的我已經控制不住自己,傷害人的話脫口而出,傷害人的巴掌一揮手過去。
我決定要好好學習情緒管理的課程,不想再讓自己陷入情緒漩渦。
一點點面對情緒地雷
我終于與女兒和解了
萌芽老師讓我整理自己是如何在學習過程中一點點感覺到“改變的力量”,我覺得有幾個相當關鍵的時間點和工具卡,它成了我常學常新的好幫手。(萌芽備注:課程五年有效,所以可以隨時回看和做課后練習)
一是用ABC日記幫助我發現“情緒地雷”。
ABC日記是有格式的。
A欄寫下觸發事件,像孩子寫作業潦草、不肯睡前刷牙;
B欄記錄當下想法,最初滿是“孩子就是故意搗亂!”“這孩子沒救了!” 之類的負面念頭;
C欄則是這些想法引發的后果,摔東西、怒吼,親子關系愈發劍拔弩張。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試著針對孩子的情況來改寫B欄,從一開始的“孩子就是來添堵”的負面想法,慢慢轉念為“孩子可能也受傷了,我需要先問問她的想法”……
我后來把這個習慣用在很多讓我覺得不開心的事情上,堅持這么做轉念后,竟讓我看待孩子行為的視角慢慢改變。
二是用情緒反應鏈的練習讓自己學會“剎車”。
在老師的實操引導下,我明白了情緒反應鏈是來幫助人主動暫停負面情緒的,通過加入新的鏈條方式來創建“暫停”契機。我反思自己經常心情不好腦子就容易空白,一空白就沖動行事。
那到底什么是我的“新的鏈條”呢?我想到了三個東西,一個是孩子之前為了哄我開心,寫的一張“媽媽以后我都聽你話”的信(),一個是女兒給我做的母親節快樂的禮物,還有一個是女兒畫的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的涂鴉。
我把這三樣東西分別放在我最容易發脾氣的地方——我的臥室、女兒的臥室和客廳玄關柜子里,當我情緒開始上頭時我就會看向那三個東西,然后真的能撫平我內心的煩躁和焦慮。
如果是外出情緒上頭了怎么辦?老師也教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小物品來幫助自己,像冰冰涼涼的小球、薄荷片、驅風油這些都可以,可以放在口袋里,手一伸就能摸到,在自己脾氣快要控制不住的時候,也能提供很好的反控制幫助。
這些方法,對我來說都很有幫助,幫我化解了很多暴風雨危機。
三是用非語言信號卡去了解自己和女兒。
我對情緒的管理能力越來越好后,我開始思考跟孩子的長期關系,這時候老師帶我們學習了非語言信號卡。
我發現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還要敏感,當我們說的話和身體反應出來的語言信號相反時,孩子是能立刻捕捉到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用這個策略去觀察女兒,我也能知道女兒她的情緒和行為是不是一致的,她有沒有在討好我,甚至她有沒有真心快樂。
我感覺到女兒開始察覺到我改變了是在某一個平平無常的周末。那天周末我和隊友帶著女兒去草莓園摘草莓,我摘完了草莓就在樹蔭下乘涼,沒想到女兒突然跑過來找我,小手捧著一顆壓扁的草莓,奶聲奶氣地說:“媽媽今天好累吧?我給你留了草莓!”
我很詫異,第一反應是女兒又在討好我嗎?因為我是一個很壞的媽媽所以討好我嗎?
但女兒下一句話是:“我昨晚作業做得不好,媽媽沒生氣,所以我也要當溫柔小孩。”女兒的聲音溫溫柔柔的,那一刻我鼻子都酸了。
真的有改變的,父母的行為改變了,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改變。
只要愿意為孩子改變,我們就能迎來陽光的照拂。
沒有完美的父母
但有不斷成長的大人
我是一個很笨的媽媽,小時候我的原生家庭對我要求就比較高,我感覺我只學會了如何壓抑情緒、壓抑需求,所以養育女兒的時候,這一路走來也很不容易。
在情緒管理營里,我也在老師的指導下摸索出了不少合適我的情緒錦囊,像可以跟孩子一起做的情緒天氣日記、放飛消極情緒、消耗與滋養清單等等,結合課程來學以致用,件件看起來小的指導,都在關鍵時刻拉了我一把。
△ 每個學員的配套練習卡牌
情緒管理的修行路上,我知道“師傅領進門,修行還是靠個人”這個道理,我會放空自己,會定期去重溫課程。課程常學常新,我發現每一個階段重新回看課程,體會可能都不一樣。而每一次都能讓我感覺到,我并不孤單,我有力量。
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斷成長的大人。
如今,我依然會有情緒波動的時候,但我沒有再出現過激行為,而且我也學會了更重要的事情:
允許自己消極,畢竟我不是超人,有情緒才是真實的人;
學會修復關系,比起從不犯錯,如何讓孩子明白我是如何正視錯誤更重要;
與傷疤和解,比起打從心底責備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還不如擁抱自己告訴自己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這些都是我這些年的成長。也不知道最后要怎么結尾,但想跟每一個爸爸、媽媽說:
不要為過去懊惱,也不要為未來焦慮,只要愿意反思、改變,就已經是孩子生命中最好的父母。
你我都可以做到。
M媽的分享到這里。
你有經歷過類似的場景嗎?
可以在評論區里分享出來,我們做好彼此的樹洞。留言無論公開與否(可選擇不公開),我都會送你一套世界經典情緒健康動畫片《我的感覺好多了》英文合集。
明天直播間我會帶你看我們情緒管理營家長們的筆記,厚厚幾百頁,是我們上萬份作業里沉淀下來的,大家都是用自己的親身實踐,來分享一個心得——
情緒管理的學習,越早越好。
持續修行,你的養育之路定會一路生花!
互勉,明天見,萌芽。
☆ 了解「情緒管理訓練營」,回顧文章:
加入咨詢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