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順安機場的衛星照片這兩天炸了鍋!一架頂著“大圓盤”的伊爾-76運輸機明晃晃停在跑道上,朝鮮首架預警機就這么突然亮相。
要說這雷達罩的造型,和咱們空警-2000簡直像雙胞胎,可朝鮮哪來的技術造這高端貨?今天咱們就扒一扒這架神秘預警機的來龍去脈。
雷達罩里藏玄機,眼尖的軍迷肯定看出來了,朝鮮預警機背上的大圓盤帶著標志性三角紋路,這可不是隨便畫的。
全世界用這種設計的只有兩款,一個是咱們的空警-2000/500,另一個是印度費爾康。
三塊固定雷達板各管120度,轉都不用轉就能看全360度,這招比美俄轉盤式預警機高明多了。不過朝鮮這個盤子比空警-2000還大兩圈,衛星圖上看都快蓋住發動機了。
這里頭學問就大了。搞過電子設備的都知道,雷達天線尺寸和元件集成度成反比。朝鮮這雷達罩大得離譜,八成是用了民用級T/R組件,性能不夠就拿面積來湊。
就像咱們手機芯片要是制程落后,只能把機身做厚塞進更大的電池。不過預警機這么玩風險不小,大天線影響飛行穩定性,搞不好要出事故。
技術來源迷霧重重;英國智庫當初賭咒發誓說朝鮮肯定抄俄羅斯A-50,結果衛星圖一出來全傻眼。
俄羅斯預警機還在用老掉牙的機械掃描雷達,朝鮮這明顯是沖著有源相控陣去的。要說技術源頭,三個可能性擺在臺面上:
一是俄羅斯暗度陳倉。俄烏戰場上朝鮮炮彈管夠,作為交換,俄方把壓箱底的雷達技術給了平壤。畢竟A-100預警機的技術雖然沒量產,拆點零件教朝鮮攢個低配版還是可能的。
二是咱們這邊技術外溢。空警-2000的三面陣設計全球獨一份,要說朝鮮能自己琢磨出來,估計三胖自己都不信。不過咱們官方從沒承認過技術轉讓,倒是民間企業搞點元器件交易倒有可能。
三是朝鮮真開掛了。當年能逆襲搞出洲際導彈,現在照貓畫虎拆幾臺進口雷達,硬拼出個預警系統也不是沒可能。
空中防線補短板;別看朝鮮天天試射導彈挺唬人,防空體系其實全是窟窿。山區地形把地面雷達坑慘了,低空飛進來的巡航導彈根本抓不著。
2017年美軍B-1B轟炸機貼著三八線飛了個來回,朝鮮雷達愣是沒反應。現在有了預警機,南邊F-35搞突襲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不過光有預警機不夠看,得配上現代化戰機和數據鏈才成體系。聽說朝鮮最近跟俄羅斯談蘇-35買賣,要是真能到手,這套組合拳打出來,韓國的F-15K優勢可要縮水不少。
美韓現在最頭疼的不是朝鮮多架預警機,而是這套系統背后透露出的技術整合能力——今天能攢預警機,明天搞出隱身無人機也不稀奇。
半島博弈新變數;這架預警機往機場一停,東北亞的天空可就熱鬧了。韓國肯定要加速部署KF-21隱形戰機,日本說不定要把F-35往前線調,美國更得琢磨怎么破解朝鮮的新眼睛。
要說最憋屈的還是青瓦臺,當年花大價錢買的E-737預警機,這下子單向透明優勢直接腰斬。
不過咱也得把話說回來,預警機又不是萬能鑰匙。朝鮮這架獨苗機得留著保命用,肯定不敢往前線湊。
真要打起來,美韓第一波肯定先敲掉這個空中指揮部。再說配套的電子戰、數據鏈這些軟實力,朝鮮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說到底,這架預警機就是個信號彈,告訴全世界朝鮮軍工不是吃干飯的。
至于背后站著哪位高人,咱看破不說破。反正東北亞這盤棋,從來都不是兩個玩家在下。
接下來就看各方怎么接招,是繼續加碼軍備競賽,還是坐下來重新擺棋盤。各位看官您覺得,這出戲接下來該怎么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