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評書影史,有你更精彩
讀書,品詩,看電影
悟人生
我是威評書影史
01
《麗春》
【唐代】杜甫
百草競春華,麗春應最勝。
少須顏色好,多漫枝條剩。
紛紛桃李枝,處處總能移。
如何此貴重?卻怕有人知。
杜甫筆下的春天,溫柔且多變,讓人有種驚艷和感慨的感覺。這和他心思細膩,多愁善感,還有生活上的經(jīng)歷有關。
在他的詩篇中,春天仿佛一位情感豐富的畫家,以綠意盎然的筆觸勾勒大地,又以細雨綿綿的柔情滋潤萬物。桃花笑春風,不僅是自然之景的描繪,更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映射,那份對美好事物的珍惜與向往,在字里行間悄然綻放。
杜甫筆下的春雨,既是滋養(yǎng)生命的甘霖,也是引發(fā)思緒萬千的媒介,它細細密密地織進詩人的憂愁與希望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季節(jié)本身的深沉與廣闊。
他漫步于春日的田野,看農(nóng)人耕作,心中既有對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也有對生命力頑強不息的贊嘆。每一朵綻放的花,每一片新生的葉,都在無聲地訴說著生命的堅韌與希望。
杜甫以詩為筆,記錄下這些平凡而又動人的瞬間,讓讀者在千年之后,仍能穿越時空,感受到那份來自唐朝春天的溫暖與力量。
而在那些描繪春日離別與思念的詩句里,杜甫的情感更加細膩入微,仿佛能觸碰到人心最柔軟的部分。他借春景抒發(fā)離愁,將個人的悲歡融入自然的輪回之中,使得春天的意象不僅僅局限于眼前的景致,更成為了情感共鳴的載體,觸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弦。
簡單來說,杜甫筆下的春天,不僅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更是一首首深沉的歌謠,唱響了生命、希望與不朽的詩篇,讓后世之人,在每一個春暖花開時,都能從中汲取到力量與靈感。
02
比如這首《麗春》,描繪了一幅春日里百草爭艷,而麗春獨領風騷的畫卷。麗春以其淡雅的顏色、繁茂的枝條,在眾多花卉中脫穎而出,顯得尤為珍貴。
“少須顏色好”,意指麗春無需過多華麗的裝飾,僅憑其天生的淡雅之色,便能贏得人們的青睞。
“多漫枝條剩”,則形象地描繪了麗春枝條蔓延、生機勃勃的景象,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無限生機與活力。
“紛紛桃李枝,處處總能移”則暗示了桃李等花卉雖然同樣美麗,但卻易于移植,缺乏麗春那種獨特而難以復制的魅力。麗春之所以貴重,正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花卉,更是一種獨特的自然奇觀,讓人心生敬畏,不敢輕易打擾。
“卻怕有人知”一句,又透露出詩人對麗春命運的擔憂。或許,詩人擔心一旦麗春的美被世人所熟知,便會引來無數(shù)的采摘與破壞,使其失去原有的純凈與美好。這種對自然之美的珍視與保護之情,讓人深感共鳴。
杜甫此詩,不僅贊美了麗春的獨特魅力,更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敬畏與保護之心,讓人在欣賞春日美景的同時,也思考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
03
在中小學,杜甫的詩讀多了,給人感覺他似乎一直都是那個面容愁苦、眉頭緊鎖的干瘦老頭,仿佛從未年輕過。
不是“無邊落木蕭蕭下”,就是“國破山河在”,少有喜色。所以,對于同朝代的詩人中,更多人喜歡的是李白的飄逸、王維的俊秀、白居易的自在,岑參的豪邁等等,而對于杜甫那些“沉郁頓挫”的詩句,總是不能深解其意。
所以,在中小學的杜甫配圖也是如此模樣,真是深入人心!也讓當代人定格了杜甫的形象。
可是長大后,經(jīng)歷了社會和現(xiàn)實的風霜雪雨,再讀杜甫,忽然間似乎突然就讀懂了他。
那些年少時難以共鳴的“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如今卻成了心中最柔軟的觸動。原來,杜甫筆下的每一份愁苦,不僅僅是個人命運的寫照,更是對那個時代蒼生的深切關懷。他筆下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對理想社會的無盡向往,是對人間疾苦的深切同情。
再讀《春望》,那“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涼背后,是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與不舍,是對和平安寧的深切渴望。
杜甫的詩,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歷史的滄桑與人性的光輝,讓人在歲月的長河中,找到了共鳴與慰藉。
原來,杜甫從未遠離,他的靈魂始終同在,在每一個風雨飄搖的日子里,給予人們前行的力量。他的詩,不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穿越時空的情感紐帶,連接著古今,讓不同時代的人們,在共同的悲喜中找到歸屬。
在很多人心中,杜甫的形象也在心中悄然轉(zhuǎn)變,不再是那個干瘦愁苦的老頭,而是一位胸懷天下、筆耕不輟的偉大詩人,他的每一行詩,都是對生命最真摯的禮贊。
04
杜甫這首《麗春》春景詩,溫柔多變,說明想讀懂杜甫沒有經(jīng)歷談何容易。
詩中的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幅細膩的畫卷,緩緩展開在讀者眼前。麗春之景,不僅僅是花朵的絢爛與草木的蔥郁,更是杜甫內(nèi)心情感的微妙映射。他用細膩的筆觸,將春天的生機盎然與稍縱即逝的哀愁交織在一起,讓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不禁感嘆時光的匆匆與人生的無常。
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句雖非出自《麗春》,但卻能深刻反映杜甫詩中常有的家國情懷。在《麗春》的溫柔多變中,似乎也能捕捉到一絲絲他對時局的憂慮與對民生疾苦的關切。春天的美好,在他筆下,不僅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對人間溫暖與希望的呼喚。
在詩中,仿佛能聽到杜甫在春風中的低語,他訴說著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詩中那些看似平常的景象,實則蘊含著詩人深邃的思考與豐富的情感。他借春景抒發(fā)胸臆,將個人的悲歡離合融入時代的洪流之中,使得這首詩具有了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
想要真正讀懂杜甫,的確需要一番經(jīng)歷與磨礪。
因為他的詩,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心靈的獨白,是歷史的見證。只有當我們用心去感受那份溫柔多變中的深沉與厚重,才能真正領略到杜甫詩歌的魅力所在,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位偉大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作者-
威評書影史,自評自說自開懷,更多詩評、書評、影評,給您不一樣的感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