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大利某奢侈品牌發布了2025年的新圖,打開一看,差點沒把手機摔了——劉浩存的照片簡直是“慘不忍睹”。
劉浩存寬松上衣搭配白裙子,硬是把她的身材拉成了“五五開”,美貌也被弱化得無影無蹤,甚至有點“鬼鬼祟祟”的感覺。
本以為這是有人故意黑劉浩存,小姑娘拿下這個頂級奢侈品牌的代言,肯定得罪了很多與她咖位一樣的女明星。可是打開官博,發現不是,這就是這個品牌營造的輕松氛圍感。
這可是劉浩存啊!那個16歲就被張藝謀選中,憑借《一秒鐘》里那雙充滿故事感的大眼睛征服觀眾的“水靈女孩”。怎么到了西方奢侈品牌攝影師手里,就成了這樣?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已經不是這個品牌“翻車”了。
2023年,趙今麥這個品牌的廣告也是讓人大跌眼鏡。
趙今麥,那個笑起來充滿青春活力的“鵝蛋臉”女孩,居然被安排穿了一條鑲滿鉆石的粉色內褲,據說這條內褲價值4萬一條。先不說誰會花4萬買一條內褲,光是讓走“清純”路線的趙今麥穿內褲代言,就已經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攝影師是跟亞洲女明星有仇嗎?其實,這背后反映的是一種“審美霸權”。
在西方時尚界,東方女性的美往往被刻板化,要么是“神秘莫測”,要么是“柔弱嬌小”。這個品牌的廣告似乎也在迎合這種刻板印象,忽略了劉浩存和趙今麥本身的獨特魅力。劉浩存的靈動、趙今麥的清新,全都被“格式化”了,變成了某種“西方視角”下的“東方符號”。
丑得“獨具一格”的奢侈品牌,到底是誰在買?
說到這里,不禁讓人想問:這個品牌的審美這么“迷”,到底是誰在買他們的包包和衣服?其實,奢侈品的消費邏輯從來就不是“美不美”,而是“貴不貴”。
奢侈品的目標客戶,往往不是沖著“好看”去的,而是沖著“品牌”去的。對他們來說,奢侈品是一種身份象征,是一種社交貨幣。哪怕設計再丑,只要logo夠大,價格夠高,就有人愿意買單。
當下,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崛起,大家對奢侈品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開始關注中國原創設計、品質和文化內涵,而不是盲目追求品牌效應。
如果西方的奢侈品牌繼續用這種“迷之審美”敷衍消費者,遲早會被市場淘汰。
劉浩存和趙今麥的“時尚災難”,到底是誰的鍋?
劉浩存和趙今麥的“時尚災難”,到底是誰的鍋?
是奢侈品牌的攝影師?是品牌方的審美?還是整個時尚行業的“西方中心主義”?或許,問題的根源在于,時尚界還沒有真正學會尊重和欣賞多元化的美。無論是劉浩存的靈動,還是趙今麥的清新,都是獨一無二的。她們不需要被“格式化”,也不需要迎合某種刻板印象。真正的時尚,應該是包容的、多元的、充滿生命力的。
西方的奢侈品,下次拍廣告的時候,能不能長點心?別再讓趙今麥拍的“窩窩囊囊”,把劉浩存拍的“鬼鬼祟祟”了,好嗎?畢竟,她們的美,值得被更好地看見。
西方奢侈品牌的“審美迷思”背后,反映的是時尚界的“西方中心主義”和“審美霸權”。劉浩存和趙今麥的“時尚災難”,不僅僅是品牌方的失誤,更是整個行業對多元化美的忽視。希望未來的時尚界能夠更加包容和多元,讓每一種美都能被看見、被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