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電動車從2019年4月15日正式落地到現在,不少老百姓還是有意見的,主要是難以滿足日常的出行需求。而電輕摩、電摩劃歸的摩托車一類,又受到禁摩令政策的限制。這就導致了很多地方人出行只能選擇汽車或者其他交通工具。而今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張天任就提出了適時調整禁摩令,鼓勵電動輕便摩托車發展的建議。個人表示支持,如果采納并實現將有以下幾個好處!
一、滿足了老百姓的多元出行需求!
新國標電動自行車速度、動力、續航受限,難以滿足民眾長距離、高效出行需求。電輕摩最高時速可達50km/h,續航一般為60-80公里,動力更強,能滿足中短途通勤和出行需求 ,如江蘇無錫等地,放開電輕摩上路,為民眾提供了更多出行選擇。
二、老百姓的騎行體驗提升了!
電輕摩坐墊寬大,減震效果好,相比電動自行車,能有效減少顛簸感,提高騎行舒適性,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騎行體驗。
三、有利于降低改裝行為的發生
電動自行車因性能不足,部分用戶會違規改裝。放開電輕摩上路后,有高性能需求的用戶會選擇電輕摩,且電輕摩違法成本高,可減少電動自行車改裝現象,規范交通秩序。
四、進一步激活產業發展潛力
電輕摩和電摩在電動車市場保有量占比達80%,很多廠家靠生產銷售它們生存。放開電輕摩上路,對廠家、商家是利好,能推動電動車行業健康發展。
五、能夠推動綠色出行升級
電輕摩環保效益顯著,以125cc排量燃油摩托車改用電輕摩為例,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0.8噸。按一定保有量計算,能大量減少碳排放,助力綠色出行。而且電輕摩占地面積僅為汽車的1/8,在杭州、成都等城市,其出行分擔率達35%以上,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
六、創造顯著政策效益
將電輕摩納入以舊換新補貼,預計可帶動每年1000萬輛的更新需求。按每輛補貼500元計算,50億元的財政投入可撬動超過1000億元的市場規模,投入產出比達到1:20。還可帶動電池、電機、電控等產業鏈發展,創造超50萬個就業崗位,推動產品升級,提升續航里程、縮短充電時間。
綜上所述,適時調整禁摩令,鼓勵電輕摩發展,既能讓民眾出行更便捷舒適,減少違規改裝,又能激活產業潛力,推動綠色出行,還具顯著政策效益,望相關部門權衡考量,助力交通與經濟綠色雙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