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雄出生于1915年,江西永新人,1929年,14歲的彭雄參加了紅軍,參加紅軍之后,彭雄積極投身中央根據地的建設之中,參加了第一到第五次反“圍剿”。期間,他擔任了排長、作戰參謀、連長等職務。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彭雄跟隨中央紅軍的主力部隊踏上了長征之路。
1935年秋天,彭雄到達陜北,此后他擔任了紅三軍團十三團參謀長等職務,并隨軍參加了建設與鞏固陜北根據地的一系列戰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彭雄所在的部隊改編為八路軍,此后他擔任了八路軍路東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山東,參與開辟了魯南、魯西、魯西南抗日根據地。
彭雄是一個身具民族大義的優秀軍人,他到山東時,日本侵略者正在追擊國民黨第三集團軍于學忠部,在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領導下,彭雄迅速率部投入到戰斗當中,前往龍王山阻擊日本侵略者,幫助于學忠部解圍。于學忠部安全脫險之后,日本侵略者瘋狂報復彭雄率領的部隊,彭雄不畏困難,率領兩個連堅守了整整一天,成功脫險。
1939年,彭雄前往魯西地區,領導了魯西地區的抗日斗爭。此后他又率部進入蒙山,領導了開辟費北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期間,日本侵略者曾調集兗州、泗水、費縣等據點的兵力,集結數千人進攻費北根據地,都被彭雄擊退。同時,彭雄的抗戰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蒙山一帶也涌現出軍愛民,民擁民,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局面。
1940年,彭雄調任魯西軍區副司令員兼黃河支隊支隊長,此后他繼續在我黨的領導下抵抗日本侵略者,多次粉碎日本侵略者對根據地的“掃蕩”與“清鄉”計劃,并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1941年1月,國民黨包圍了正在向江北轉移的新四軍,制造了皖南事變。皖南事變之后,新四軍軍部重建,新建的新四軍軍部下轄七個師,其中八路軍第二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彭雄也受到重用,進入新成立的新四軍第三師,擔任了參謀長一職。
擔任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之后,彭雄率部前往蘇北一帶,參加了蘇北地區的對日作戰。期間,彭雄努力提高軍隊軍事素質,組織各級指戰員學習、研究軍事理論,用理論武裝頭腦,從而提高了新四軍第三師的整體實力。同時,彭雄還自編軍事教材,帶領干部學習,為我軍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
皖南事變后兩年,也就是1943年,新四軍第三師根據中央的指示,選送彭雄等11名干部組隊前往延安學習,其中彭雄擔任了隊長。因為當時陸路交通被敵人封鎖,不便前行,于是彭雄等人決定先由海路前往山東濱海解放區,再由濱海解放區前往延安。
3月17日凌晨,彭雄等人駕船前往連云港北部海域時被日本侵略者發現,危急關頭,彭雄沉著冷靜地指揮,決定準備好火力后靜待敵人上船“檢查”。在敵人上船后,彭雄等人先是趁其不備,把日軍的“檢查人員”推下船,然后把早已準備好的集束手榴彈扔到敵人的船上。
敵人見狀后駕船逃跑,逃出400米后又利用裝甲的優勢駕船沖向彭雄等人。彭雄帶領全船的人員從凌晨戰斗到黃昏,終于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可惜的是,在戰斗中,彭雄身受重傷,為國捐軀,年僅28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