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認為,銀河系里至少有10萬個地球,其中不乏比地球更大,更宜居的星球。
137光年外的TOI-715 b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顆超級地球是2024年1月份被發現的,它的直徑是地球的1.5倍,且位于其母星的宜居帶內,可能擁有適合液態水,從系外行星的分類上來看,屬于不折不扣的超級地球。
一般來說,超級地球的常質量在地球的2到10倍之間,直徑可能是地球的1.2到2倍。它們的組成可能包括巖石、氣體或兩者兼有,在目前5000多顆系外行星里,超級地球占了三分之一以上,這個分布密度并不算低,擴展到全宇宙兩萬億個星系的話,超級地球的數量會比地球人口總量還多。
這次新發現的TOI-715 b,和地球不一樣的點在于,它圍繞一顆紅矮星運行,這類恒星比太陽小而冷,表面溫度僅為太陽的三分之一,由于紅矮星較暗淡,行星可以更靠近它而不被烤焦,但這也意味著更快的公轉速度,導致這顆星球上的一年只有19個地球日,日出日落非常頻繁。
此外它還是少有的,位于所謂的“保守宜居帶”內的行星,這個區域的行星表面溫度適中,既不太熱也不太冷,比地球的位置更好,因為雖然地球也在太陽的宜居帶內,但科學家指出,地球其實處于宜居帶的邊緣,稍有偏差就可能不適合生命,而TOI-715 b的位置更居中也更合適。
研究表明,質量更大的“超級地球”擁有更活躍的地質活動,地球的板塊運動就對生命至關重要,它通過火山和碳循環維持氣候穩定,但地球被認為是個“臨界案例”,質量剛好夠維持板塊運動,TOI-715 b這樣質量更大的行星,能更高效地循環養分和氣體,創造一個生命友好的環境。
作為一個引力比地球更強的星球,它的大氣不僅能保護生命免受宇宙輻射,還能通過溫室效應穩定溫度,此外紅矮星的壽命遠超太陽,可達數千億年,我們的太陽將在50億年后膨脹為紅巨星,吞噬地球,而紅矮星的行星則能享受更長的“宜居期”,如果TOI-715 b能維持生命,它可能比地球多出數百億年的生存時間。
相應的科技實力也會更強,也許上面的外星文明早就發現了地球上的我們,只是在它們眼里我們只是螻蟻,所以不來打擾。
礙于137光年的漫長距離,對于TOI-715 b的更詳細情況,我們現在還無法知曉,但“更好”往往取決于生命的定義。
對人類而言,地球是無可替代的家;對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形式,“超級地球”或許才是真正的天堂,但對宇宙中的另一些生命形式,比如硅基生命來說,具備水和氧氣的星球就是地獄,會讓它們生銹氧化短路,只有金星這樣的高溫高壓星球,才是它們眼中的宜居星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