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群聊八卦帶來的心動……
小黃是高一學生,性格內向,沒什么朋友。
某天,他無聊時加入附近的QQ群。在群里,有人突然分享了一些開房的經歷。
起初小黃并未在意,但聽到是兩名男性一起去開房時,他開始好奇,并幻想自己作為主角參與其中。
幾天后,他鼓起勇氣私信了分享者,發現對方竟然是同校高三學生小姚。
兩人很快熟絡起來。在小姚的邀請下,小黃加入了一個新的QQ群。群里十幾人均是本地中學生,偶爾會有人分享一些男男之間“不可描述”的事情。
小黃仿佛發現新天地,每當群里有人分享類似的內容時,他都會心動不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最終,他實在無法抑制自己的好奇心,決定與小姚約定周末到賓館開房。
得到小姚應允后,小黃謹慎地在網絡上搜索男男性行為的注意事項,并了解到無保護性行為可能會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因此,他網購了HIV檢測試紙。
周末很快到來,小黃既興奮又緊張。小黃與小姚一見面就迫不及待地發生了性行為,但劇烈的疼痛讓小黃突然想起HIV,小黃感到了害怕。
緊急叫停后,拿出HIV檢測試紙,提議小姚一起做檢測。然而,小姚滿不在乎地說:“你不信任我,我們都是學生,我肯定是安全的。”
但小黃堅持,最終兩人都做了檢測。結果令人震驚:小姚的檢測板顯示出兩條橫杠——陽性!小黃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奪門而出。
小黃過了許久才回過神,他開始詢問QQ群里經常聯系的幾個人是否和小姚發生過關系。令人不安的是,竟然有3名同學回答曾和小姚開房。
在說明來龍去脈后,小黃和這三名同學約定周五一起到疾控中心做HIV檢測。同時,小黃也發信息讓小姚一同去做檢測。
02
四名男中學生走進了
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VCT)門診……
周五約定的時間到了,小黃一行4人忐忑不安地走進疾控中心VCT門診。醫生給4人先后進行了HIV檢測。
醫生發現四名同學的家庭情況有相似之處:
父母忙于工作或常年在外,平時與孩子的交流較少,僅關注學習成績。
而這四名學性格內向,沉迷于網絡世界,上網時無意中接觸到了男男同性戀群體。出于好奇心與性沖動,他們逐漸陷進這個圈子的“花花世界”。
檢測結果出來了,4人均為陰性。因小黃未過窗口期,后續需要再次檢測;其余3人從與小姚發生末次性關系到檢測時已超三個月,可以排除感染。
03
敲響警鐘,有人及時剎車,但有人為時已晚……
熬過3個月的窗口期,小黃再次來到了疾控中心進行檢測。在再次檢測結果也為陰性時,小黃禁不住痛哭流涕。
4名學生在醫生的幫助下,深刻認識到自己正處于青春期階段,雖然身體逐漸成熟,但心理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傷害。這次經歷讓他們警醒,以后一定要提高警惕、拒絕危險行為、保護好自己。
另外,經過多番努力,醫生聯系上了小姚。得知他已經到醫院做了檢測,確診感染了HIV,目前正接受抗病毒治療。
案例啟示
互聯網的發展深刻地影響著整個社會,網絡信息觸手可及。孩子的性意識啟蒙早,對性的關注、求知欲強,容易沖動,急于探知和嘗試,但對行為后果可能會考慮不周。
對此,不管是屏幕前的你,還是學校、家長,都應予以重視。首先是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不輕易網約、網聊。若“奔現”,在不確定和你浪漫一夜的TA健康狀況時,要警惕“艾”情危機!
萬一真的發生無保護(如未堅持使用安全套)的性行為,要懂得72小時“黃金自救時間”進行暴露后預防,降低HIV感染風險。
家長、學校加強開展互聯網性安全教育,在青年學生在網上沖浪時要引導其正確辨識、拒絕不良的性信息,避免在網絡的蕪雜不清的信息摸索中陷入虎口、受到傷害。
歡迎來到醫食參考新媒體矩陣
2023年疫苗接種攻略
陽過了,該怎么打疫苗?最全接種指導手冊來了
撰寫| 海淀疾控綜合
廣東疾控、廣東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
校稿| Gddra編審| Hide / Blue sea
編輯 設計| Alic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