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感冒發燒了,去藥店買藥,店員隨手就推薦阿莫西林之類的“消炎藥”?但你知道嗎,消炎藥和抗生素,根本不是一回事!用錯了,不僅治不了病,還可能惹出大麻煩,甚至危及生命。
消炎藥和抗生素,到底啥區別?
1.先說說消炎藥
消炎藥主要是針對炎癥本身起作用。當我們身體出現紅腫、疼痛這些炎癥癥狀時,它能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者調節免疫反應,來幫我們緩解不適。比如說,你要是發燒、頭痛,吃點布洛芬或者阿司匹林,就能舒服不少,這兩種就屬于非甾體類消炎藥。還有一類甾體類消炎藥,像地塞米松、可的松,它們是激素類藥物,雖然消炎效果好,但副作用也大,得謹慎使用。
2.再講講抗生素
抗生素的作用對象是細菌、支原體這些病原體,專門用來消滅它們。不過要注意,抗生素對病毒可沒效果,像我們常見的感冒,大部分都是由病毒引起的,這時候用抗生素,那就是白費力氣。我們平時經常聽到的阿莫西林,它屬于青霉素類抗生素;還有頭孢克肟,屬于頭孢類;左氧氟沙星,屬于沙星類,這些都是常見的抗生素。
簡單總結一下,消炎藥是緩解炎癥癥狀的,抗生素是殺病原體的,作用對象完全不同,適用場景也天差地別。
作用不同,適用場景也大不一樣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我們來對比一下:
對比項
消炎藥
抗生素
作用對象
炎癥反應(紅腫、發熱)
細菌、真菌等病原體
適應癥
關節炎、痛風、普通感冒癥狀
肺炎、尿路感染、傷口感染
療程
慢性病需長期用(如類風濕)
急性感染,5 - 7天短期治療
副作用風險
可能傷胃、升高血壓
易導致耐藥性、破壞腸道菌群
從這個對比表就能看出來,消炎藥和抗生素的區別有多大。比如說,你有關節炎,經常關節腫痛,那就得用消炎藥來緩解炎癥;但要是你得了肺炎,那就是細菌感染,得用抗生素來消滅細菌。
這些誤區,千萬別再踩了!
很多人因為分不清消炎藥和抗生素,在用藥的時候踩了不少雷,下面這三個誤區,90%的人都犯過。
誤區一:感冒發燒就吃阿莫西林
前面說過,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阿莫西林這種抗生素對病毒根本沒用。可很多人一感冒發燒,就趕緊吃阿莫西林,覺得能好得快。其實這樣不僅治不了感冒,還會催生“超級細菌”。抗生素用多了,細菌就會產生耐藥性,以后真碰上細菌感染,再用抗生素可能就不管用了。
誤區二:見效就停藥,復發再接著吃
有些人吃抗生素,感覺癥狀減輕了,就馬上停藥,等過幾天又復發了,再接著吃。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抗生素必須按療程服用,一般急性感染需要5 - 7天。擅自停藥,細菌沒有被徹底消滅,很容易產生耐藥性,下次再治療就更困難了。
誤區三:同時吃多種藥“好得快”
還有人覺得,多吃幾種藥,病就能好得快。于是把抗生素和布洛芬這些消炎藥一起吃,以為能雙管齊下。但這樣做很危險!抗生素和布洛芬一起吃,會加重肝腎負擔,嚴重的還可能引發過敏休克。
正確用藥,這三步一定要記住!
既然消炎藥和抗生素不能亂用,那我們該怎么正確用藥呢?記住這三步。
1.先驗血,再吃藥
在用藥之前,一定要先去醫院驗血。如果血常規顯示白細胞升高,那就有可能是細菌感染,這時候才需要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是沒用的。
2.認準藥名關鍵字
藥名也能幫我們區分消炎藥和抗生素。抗生素的名字里一般有這些關鍵字:XX西林、頭孢XX、XX沙星、XX硝唑,像阿莫西林、頭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這些都是抗生素。消炎藥的名字則多是布洛芬、阿司匹林這種,還有激素類消炎藥,名字里一般有“XX松”,比如地塞米松、可的松。
3.慢性炎癥優先選非藥物方案
如果你有慢性炎癥,比如關節炎、痛風,能不用藥就盡量不用藥。關節炎可以通過熱敷、減重等方法來緩解癥狀,痛風則要控制嘌呤飲食,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這樣不僅能減輕身體對藥物的依賴,還能減少副作用。
熱點問答,解答你的疑惑
拔牙后醫生開的“消炎藥”是抗生素嗎?
是的!拔牙后口腔感染風險高,醫生開的一般是甲硝唑等抗生素,用來預防細菌感染。
吃抗生素后腹瀉怎么辦?
這是因為抗生素破壞了腸道菌群。可以補充益生菌,比如雙歧桿菌,但要注意和抗生素間隔2小時以上。
消炎藥和抗生素,雖然都能治病,但作用和用法完全不同。大家一定要分清,千萬別亂用。用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購買藥物用藥。#消炎藥和抗生素有什么區別?##奕健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