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為網友所熟知,該炮在二戰初期是一種精良的反坦克武器,其威力足以對付當時的輕型坦克和裝甲車。后來德國人在其基礎上,又研制出威力更大的Pak38式50毫米反坦克炮和Pak40式75毫米反坦克炮。 不過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并非是德國最早的反坦克炮,早在一戰時期德國人就研制出專門的反坦克炮,這就是TAK 1918式37毫米反坦克炮,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
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
一、研制背景
在1916年9月的索姆河戰役中,英軍投入了一種新式武器——坦克,這種刀槍不入的鋼鐵怪物,迅速把德軍陣地撕開一個口子,然后大批步兵隨后跟進,而德軍則死傷無數、全線潰敗。不過德軍很快就推出了應對武器——M1918式13.2毫米反坦克步槍,在300米距離可以擊穿15毫米厚的均質裝甲(得射得非常正),而英國早期坦克裝甲很薄,普遍只有6~15毫米厚。
TAK 1918式37毫米反坦克炮
但是M1918式13.2毫米反坦克步槍的缺點也很明顯,其子彈為了獲得足夠的出膛速度,裝藥較大,這樣一來槍的后坐力非常猛烈。由于后坐力太大,就算是再強壯的士兵也開不了幾槍。此外,射擊角度不正的話,容易發生跳彈。因此,德軍決定研制更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研制任務交給了大名鼎鼎的萊茵金屬公司,萊茵金屬公司于1918年推出了一款專門用于反坦克作戰的火炮,這就是TAK 1918式37毫米反坦克炮。
一戰英國大游民坦克
二、火炮數據
TAK 1918式37毫米反坦克炮主要性能:放列重量175公斤,口徑37毫米,高低射界-6°~+9°,方向射界左右各21°,炮彈重0.47公斤,最大射程2600米,炮口初速506米/秒,射速10發/分。使用彈種有穿甲彈、高爆彈兩種,穿甲彈在在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15毫米的均質裝甲,高爆彈可以用于反機槍陣地。
三、裝備情況
37毫米炮彈
雖然TAK 1918式37毫米反坦克炮裝甲能力一般,遠不如它的后輩們,但在一戰時期足夠了,協約國坦克裝甲最厚也不過15毫米。500米的射擊距離比M1918式13.2毫米反坦克步槍安全多了,在實戰中,M1918式13.2毫米反坦克步槍往往需要在150米的距離開火。因此TAK 1918式37毫米反坦克炮的研制受到德國一線官兵歡迎,德國軍方也下了很大的訂單,只可惜研制成功時間太晚了,到一戰結束只生產了600門。
四、綜合評價
該炮總重量只有175公斤,非常輕便,利于機動,要知道二戰日本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都有200多公斤,九二式步兵炮堪稱最機動靈活的身管火炮之一。通常情況下,一輛馬車就可以運輸一門TAK 1918式37毫米反坦克炮及其彈藥,2名士兵就可以推著它移動。
雙人炮組
當然有優點就有缺點,首先炮管性能就有局限性,炮管源自法國的哈奇開斯五管37毫米速射炮,不是專門設計的。其次炮管采用剛性安裝,沒有任何反沖裝置或退制器,嚴重影響射擊精度和射擊速度。其輪式炮架也不是專門設計的,采用的是75.8毫米輕型塹壕迫擊炮的輪式炮架。說白了,該炮就是一種戰時拼湊武器。一戰結束后,根據《凡爾賽合約》的要求,戰敗的德國銷毀了所有的反坦克炮,并被限制發展此類武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