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來,西安市接連召開了10場專題會,安排和部署全市11區2縣及7大開發區2025年高質量發展“任務目標”和“施工圖”。
7大開發區
開發區是西安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更是“雙中心”和秦創原建設的主要承載地和提升城市能級的主引擎。
高新區:當好西安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要“善于用改革的辦法有效破解矛盾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量質齊升”;重點完成: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項目全周期攻堅、深化改革創新三大目標。
經開區:作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頂梁柱,要“善用改革的辦法打開發展新空間,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重點完成:扛穩工業大梁、構建高效招商生態、深化北跨發展樣板三大目標。
西咸新區:要扛牢國家級新區擔負的使命任務,自加壓力、勇于擔當,推動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邁出新的更大步伐;重點完成: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打造支撐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持續優化體制機制改革三大目標。
浐灞國際港:要更好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更大擔當打造城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北跨、東拓提供堅實支撐,為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重點完成:高質量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兩大目標。
曲江新區:放大特色優勢、加快轉型發展,推動各項工作實現新躍升,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和穩增長注入新動力;重點完成:引領業態升級、強化文旅產業支柱地位,優化資源配置、謀劃重點項目兩大目標。
閻良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瞄準產業定位,志存高遠、加壓加力、真抓實干,以改革之力打開發展新空間,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重點完成:全力做強做優航空航天產業集群、打造宜居宜業新城兩大目標。
11區2縣
不同于開發區任務目標主要聚焦于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機制改革、招商引資等科創經濟主線,行政區縣任務目標更多涉及城鄉融合、老城改造、縣域經濟等方面。
城三區:新城、碑林、蓮湖
要篤定創新立市、產業強市、文化興市戰略,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面提升中心城區能級,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和穩增長注入強勁動力;重點完成:從體制機制上破解發展難題、落實好“中優”空間發展戰略等目標。
挖掘深層次消費需求,做好西安城墻等文化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推動文旅消費擴量提質增效。
提升西安特大城市核心區功能,強化科研文教和商業貿易服務,全面展現古都人文魅力。
四大區:雁塔、灞橋、未央、長安
要找準自身定位,緊跟時代步伐、搶抓發展機遇,善于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激發動力活力,不斷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重點完成:全面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品質、加快轉型發展步伐等目標。
進一步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真正把強大的科教實力充分轉化為創新驅動發展力。
推動行政區和開發區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匯聚資源、務實合作,實現協同共建、互利共贏。
實施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加強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展示和活化利用,以有機更新牽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改善居住環境、加快推動文商旅體融合發展。
融三區:臨潼、高陵、鄠邑
要把牢定位,加快盤活存量、做優增量、做大總量、提高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重點完成:通過改革揚長克短追趕超越、堅持規劃引領抓住戰略機遇等目標。
要以改革增動力,加快把短板弱項變為后發優勢,放大格局、拓寬視野,加強與高校、開發區的協同聯動,努力實現共建共贏。
積極承接中心城區外溢功能,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扎實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進更高水平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提升區域發展能級,為西安實施北跨、東拓等空間發展戰略提供堅實支撐。
二縣:藍田、周至
要找準定位、真抓實干、善作善成,緊密結合實際加快做大經濟總量、持續做優發展質量,走好特色發展之路,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中勇立潮頭、奮楫爭先,在服務全市發展大局中多作貢獻。重點完成:扛牢生態保護責任、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等目標。
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做好與中心城區的融合。
做強首位產業主導產業,做大縣城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激發鎮街發展活力。
相關鏈接:
①
②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關注長安范兒,專注西安解讀陜西,讀懂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