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現在的心理問題是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嚴重了。
每到開學季,一些醫院精神心理科排滿了穿著校服的學生,這么形容一點都不夸張。
我曾經有個判斷,學生們之所以出現心理問題,因為他們是認知最弱的群體,最容易受到來自成年人的傷害和影響,其中直接的就是家長和老師。
也就是說,學生病了,至少說明家庭和學校也不同程度存在病癥,或者說是整個社會病了。
中國人民大學俞國良教授團隊做了一項調查,他們通過對2000—2022年間的教師心理健康相關研究進行分析發現,排除檢出率較低的幼兒教師,大中小學教師群體中心理健康問題總檢出率為17.5,較多的是強迫、抑郁、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
17.5%是個什么概念,意味著每10個人中,幾乎兩個就有問題。
老師都病了,必然會把情緒傳染給學生,學生怎么辦呢?堅強點的只能靠自己消化,脆弱點的就跟著也病了。
很多人都以為教師工作是比較舒適的,有寒暑假可以休息,哪來的壓力和負擔呢?
一位小學教師傾訴說: “每天除了上課、備課、批改作業,還要應付各種檢查、填不完的表格,甚至要幫忙推銷扶貧農產品。”
這位教師調侃自己是“萬能的教師”,卻在深夜崩潰大哭。
原來,讓老師感到壓力山大的不僅是教學和升學任務,還有更多與教學無關的行政事務,填寫表格、參與學校管理、組織活動,甚至涉及禁毒宣傳、扶貧、文明城市創建,啥啥都進學校,啥啥都讓老師去落實。
勞累并不會直接讓人抑郁,讓人抑郁的是假大空,是無用功,是做表面文章,是必須服從和假意逢迎,是扭曲人性的管理方式。
北京史家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洪偉認為,應該建立一套全面的教師心理健康支持體系,確保教師們能夠獲得及時的心理健康服務,具體來說包括開展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監測,提供心理咨詢、培訓和支持服務,幫助教師應對工作中的壓力和挑戰。
理論上看,他提的建議是在對癥下藥,實際上恐怕沒辦法解決根本性問題,原因在于沒有根除讓人抑郁的病源。
病源是過度集中統一讓這個社會制造了太多壓抑人的東西,壓抑人的個性發展,壓抑自由活力,壓抑生動活潑。
比如,有個朋友的孩子在學校里出板報,僅僅畫了幅動漫,就被年級主任指責具有日本文化元素而叫停,這種狹隘的教育理念能教育出優秀學生才怪。
教育是釋放人的天性,挖掘人的潛力,而不是工廠流水線生產標準化模具。
我們相信,越是抑郁的教師,應該越是對事業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優秀老師,他們想在教學過程中綻放活力,卻被無形的罩子籠住,講不敢講,說不敢說,條條框框太多,不抑郁才怪。
無論哪個人群,心理問題只是表象,深層次的是社會管理過于苛刻、死板、僵化,太缺少包容性。
讓人微笑起來,讓人的思想得到解放,讓人的個性得到張揚,讓尊嚴得到正視,這應是正確的救贖之道。
- 完-
筆不阿貴,文不奉承
Liurushi20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