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中說:“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
人生無法重來,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且行且珍惜。
一個人真正的清醒,是知道自己應該以一種怎樣的姿態走下去。
生命誠可貴,生活總是要繼續,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負責。
當然,要想讓自己更加客觀且準確地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生活之路,前提得讓自己靜下來。
靜下來,抽絲剝繭,不要被外界干擾,不要被雜念困擾,慢慢抽離,學會放空。
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都有難處,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走向疾病痛苦,整個過程每個人都會有所“變形”。
所以,讓自己靜下來,目的就在于在僅有一次的人生里,認識自己,放松自己,放過自己。
最終,靠富養自己,活出生命的寬度和高度。
如此,盡可能讓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走得松弛,身心豐盈,越活越有希望,越來越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愛。
很顯然,要想擁有這些美好的一切,你要讓自己靜下來。
身靜,緩解壓力,恢復能量
一個人的體質或許是天生的,但是健康的體魄,是能夠靠后天去培養的。
讓自己動起來,可以活躍氣血,強身健體,讓自己靜下來,則能夠放松心情,呼吸順暢。
就像進行五分鐘的深呼吸,在閉目養神的過程當中,即可顯著降低工作間隙的疲勞感。
但是你會發現,多數的人今天可以做到,明天也可以做到這樣,但是堅持不了第三天。
所以,一個人最可貴的,其實就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夠堅持下來。
讓自己的身心靜下來,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你非要立竿見影,馬上做,馬上就能安靜下來的話,那么最終你是見不到任何效果的。
只有讓自己克制,咬著牙也要堅持一段時間,慢慢才能感知自身的壓力越來越小,能量越來越大。
如此,就像《素問》中說的:“氣血極欲動,精神極欲靜。”
養身可以動,養心則以靜。
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便可消除雜念,遠離是非,讓內心變得更加淡定從容。
實際上,當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身體就會進入到一種“修復模式”,心跳放緩,肌肉放松,能夠讓自己快速恢復精力。
這樣下來,我們就可以脫離外界的干擾,大腦的耗能也會隨之減少,避免了高壓下的職業倦怠,也能讓自己減少來自生活的干擾和痛苦。
心靜,提升專注力
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會有情緒上頭的時候。
當然,這些都很正常,但是可以說比較不正常的是,自己一直處于情緒上頭的狀態。
如果能夠讓自己靜下來,甚至能忍下去的話,慢慢你就會擁有修身養性的才華和智慧。
也就是說,心靜的心境,的確可以減少過載的外界信息,不再被碎片化信息搶占自己的精力、時間、注意力。
換句話說,這個時候我們才能夠更加清醒地知道,如何對待當下遇到的事情和人。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會經常通過冥想,清空雜念,提高專注力,然后自然能夠提升自己的創造力,擁有更有遠見的戰略判斷。
這個世界上,你能發揮出多大的價值,最終才能夠收獲多大的可能。
而且生活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的事情,我們只有讓自己靜下來,摒棄掉外界的紛紛擾擾,守住內心的那一份平靜。
如此,活在世上,哪怕眼前道路迷霧繚繞,風雨接踵而至,也能夠靠自己“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的智慧,避免了勞心損神,而是創造了更多的智慧和能量。
最后,在物欲橫流的人世間里,靠自己的專注力,把人性看得更通透,把生活過得更灑脫。
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日子,以及自己這樣的狀態,真的能夠越來越清靜,也真的可以讓自己的精神得到極大的滋養。
于是,自己的思維也好,認知也罷,都會變得更加清晰,更加明澈。
如此一來,自己的境界也會慢慢爬升,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更好的安頓。
心越靜,人越強
莊子曾在《庚桑楚》中說:“宇泰定者,發乎天光。”
一個人如果總是心浮氣躁的話,那么不管學什么,做什么,都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反倒是那些心境足夠淡定,足夠安靜的人,在靜謐深處,反而可以滋生出更多的智慧。
畢竟,人心越靜,才能一掃眼前的迷茫和困惑,讓自己洞悉事物本質,人性真相。
這樣,我們才能夠看清楚現狀,看見發展局勢,從容地面對當下的困難和挑戰。
可以說,每個人都可以在這樣的狀態下,得到快速的發展,甚至能迅速把自己變得更強大。
靜下來,沉住氣,穩住心境,修煉出一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真本領,狠本事。
最終,遇事不亂,處事不驚,拿出冷靜的智慧,清醒的頭腦,強大的人格,自然能夠做到萬事都可以迎刃而解。
而你,最終肯定也能夠做到心越靜,人越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