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兩條與我們的國防有關的信息,這里不妨放一塊說。其一,據環球網報道,3月6日,據俄媒報道,近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美國并不尋求與中國開戰,但將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下重建軍隊,為戰爭做好準備。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回應稱,美方官員的有關言論,蓄意煽動意識形態對抗,鼓噪中國威脅。奉勸美方,不要用自身的霸權邏輯鏡想中國,不要用過時的冷戰思維看待中美關系,不要以戰略競爭為名,行對華遏制、打壓之實。林劍最后表示,中方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無論是關稅戰還是貿易戰,無論是冷戰還是熱戰,都打不得、也打不贏。
其二,據白通社報道,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近日接受了美國博主馬里奧·納夫法爾的采訪,期間向特朗普喊話說,“你阻止不了中國。它不像我們,也不像俄羅斯。它是中國。”他還表示,“15億人民決心保衛中國到最后一刻。和中國人達成協議吧,這將造福整個地球。”在受訪時,盧卡申科盛贊了中國的科技成就,他警告特朗普,“如果美方堅持魯莽(對華)政策,他們會給你們的鼻子揍出血來(注:也就是胖揍的意思)。”
在我看來,這得好好問一問大漂亮:當美防長的“不尋求戰爭”成為新式戰袍,誰在為沖突縫制鎧甲?美國新任防長的“矛盾宣言”引發國際輿論嘩然。這位防長一邊高喊“不尋求與中國開戰”,一邊卻在特朗普的授意下大張旗鼓地重建軍隊、強化戰備,仿佛在籌備一場盛大的“不打仗”儀式。這種“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邏輯,讓人恍然想起某些商家“全場商品買一送一,但運費自理”的促銷套路——嘴上說著慷慨,身體卻誠實得不一般。
中國外交部的回應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反套路教學”。發言人林劍這番連用的三個“不要”,將美方的霸權邏輯扒得精光:“不要用霸權邏輯鏡像中國”“不要用冷戰思維看待中美關系”“不要以戰略競爭為名行遏制打壓之實”。這番話的犀利之處在于,它不僅駁斥了美方的荒謬,更揭穿了所謂“戰略競爭”的本質——不過是遏制中國發展的新馬甲。就像某些人一邊喊著“友誼第一”,一邊把對方絆倒在起跑線上,嘴臉之丑陋,令人作嘔。
正當中美隔空過招時,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爆梗”評論橫空出世。這位政治老頑童今天這番用“揍鼻子”比喻中國的反制能力,既幽默又精準:當美國政客以為可以用關稅大棒、芯片禁令等“花拳繡腿”挑釁中國時,他們可能忘了,15億中國人民保衛家園的決心,足以讓任何挑釁者“鼻青臉腫”。這種接地氣的表達,比千篇一律的外交辭令更直擊人心,也讓人想起中國民間那句老話:“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諷刺的是,美國一邊渲染“中國威脅論”,一邊卻對自家后院漏洞百出——從FBI總部被傳出售,到美韓軍演鬧出“炮彈誤落民宅”的烏龍,無不暴露出其“紙老虎”本質。而盧卡申科的警告更暗藏玄機:他不僅提醒特朗普別惹中國,還暗示俄羅斯不會為美國的“聯俄抗中”幻想買單。這讓人想起《三國演義》里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國的戰略算盤,不僅是盧卡申科們看得一清二楚,就連他們的盟友都看得明明白白。
中美關系的癥結,從來不是“是否開戰”,而是美方能否摒棄零和思維,真正尊重國際規則。正如外交部所言:“無論是關稅戰還是貿易戰,無論是冷戰還是熱戰,都打不得、也打不贏。”當美國沉迷于“為戰爭做好準備”的表演時,中國正以更務實的姿態推動多邊合作,用“一帶一路”的紐帶編織和平網絡。這種“軟實力”與“硬實力”的較量,勝負早已寫在歷史長河中——畢竟,靠霸權維系的世界秩序,終將被時代洪流沖刷殆盡。
如今,世界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美國若繼續用“不尋求戰爭”的糖衣炮彈掩蓋遏制野心,最終只會淪為國際笑柄;而中國有盧卡申科口中的“15億人民”,有“揍鼻子”的底氣,更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戰略定力。這場大國博弈的終局,或許正如中國古語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抽身做好我們自己事,永遠是大國和平崛起的必經之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